- 陆月华;梅德明;
动词和构式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在框架语义学、论元结构构式语法和词汇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英语动词save真实语料的分析,探讨save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准入条件,指出构式进路的不足,提出考察动词和构式的关系需要关注动词所激活的语义框架。
2019年04期 v.27;No.9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陈梅松;邱佳;陈新仁;
"有+动词+过"突破了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语言现象。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和"有+动词"等表达式的描写和功能、语义分析,对"有+动词+过"这一语言现象明显关注不足,尤其对该句式产生有何语言基础、哪些因素影响其传播等问题缺乏探讨。为此,本文基于语料库,引入语言模因论的视角,考察该句式产生的语言基础与影响其传播的因素。分析表明,"有+动词+过"是一个相对新颖的句式,其形成具有语言内部的历史继承性,其传播历程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下,受到社会变革与语言政策、语言接触、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体现了典型强势语言模因的生成与传播特点。
2019年04期 v.27;No.9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柳君丽;
本文在Terkourafi提出的框架礼貌理论视角下,探讨了汉语礼物提供言语行为的句式结构及其理据。研究发现,汉语礼物提供的句式结构受双方共同构建的动态框架制约,特定的句式结构与双方如何借助共有框架解读当前语境下提供的义务密切相关,是双方的一种规约性行为。无义务提供时,提供者通常先使用疑问句询问对方的需求或爱好间接提供,得到对方的肯定回应后,再使用祈使句提供;有义务提供时,使用祈使句直接提供;而当有义务提供且已实施提供时,使用陈述句告知对方或让第三方通知对方。
2019年04期 v.27;No.96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孔珍;
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5年间与隐喻相关的2240篇CSSCI文献的年度、期刊、机构、作者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并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和突现的统计分析,探测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隐喻研究整体呈快速发展态势,发文量不断增加;隐喻研究发文期刊较分散,外语类期刊发文较多;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王寅、孙毅、郭贵春等学者发文量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大,但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拓展领域、深化研究,才能取得突破。隐喻研究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概念隐喻、语法隐喻和科学隐喻等六个方面,研究前沿逐渐向隐喻能力、多模态隐喻和文化隐喻倾斜。
2019年04期 v.27;No.96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翁义明;王金平;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视角,以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Jeanne Kelly英译本为语料,探讨现代汉语评价类语气副词的情态意义在译文中的人际功能对等状况。研究表明:多数评价类语气副词的人际功能在译文中能得以呈现,但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文中仍然存在人际意义的丢失或不等值现象。译者应当根据语气副词所在的原文语境,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准确传递语气副词所蕴含的情态意义,实现翻译过程中的人际意义等值。
2019年04期 v.27;No.96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高娜;
本文依据认知语篇学的三个原则——语境支点、语篇生成者与接受者视角、交互性的动态认知过程,探究词汇同现手段如何有效帮助语言学习者构建语篇内部认知结构。研究发现:1)词汇同现手段在语篇阅读中体现出很强的认知功能,能够唤醒并验证读者的认知原型;2)词汇同现能够引领读者不断缩小语篇的接受方向与作者意图之间的距离,能使二者逐渐靠近直至完全相符;3)词汇同现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纠正理解偏差,逐步聚焦语篇意义,从而实现有效阅读。
2019年04期 v.27;No.9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马永田;
语言中某些范畴词的语义发生了特殊变化,从表示一般的意义变为表示个别的意义,从泛指变为特指。本文以社会认知为视角,探讨了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问题。研究表明,英语范畴词语义特殊化是一种词汇意义范围缩小变化,这种变化涉及社会认知和具身认知的交互作用,受侧面突显、标记竞争、省力经济和语境规约等原则的制约。
2019年04期 v.27;No.96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亓明俊;王雪梅;
新手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开展教师专业认同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以三位大学英语新手教师为案例探究教师专业认同。访谈发现:大学英语新手教师在专业认同态度上具有较强认同感;在专业认同实践上具体表现为投入大量精力到教学活动,而较少参与学术研究实践;专业认同期望主要表现为渴望加入学习共同体,通过研修、读博等提升自己学术素养等。为促进大学英语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或相关部门应为这一教师群体参与学习共同体提供保证与便利。
2019年04期 v.27;No.9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张贞桂;
近些年外语教学模式研究蓬勃发展,但模式建构方法研究偏于滞后。本研究分析2000年以来提出的部分外语教学模式,探索模式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4个维度、15个次级维度和10种类型。该研究对于从整体上理解外语教学模式设计现状、明确未来建构方法和方向都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2019年04期 v.27;No.9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朱金兰;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对美国6所高校的学术写作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美国高校体系化地设置学术写作课程,课程类型丰富,且前后课程相互衔接;2)课程内容详实具体,从基础学习到专业研究及写作,层层递进;3)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注重批判性阅读与分析、批判性思维及学术意识的培养,注重独立学术写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4)授课形式灵活多样,采用讲授、小组讨论、专题研讨、一对一指导、同伴互评等教学模式;5)每个学校都设有写作中心,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力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美国高校学术写作教学方面的举措与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提供诸多启示与有益的借鉴。
2019年04期 v.27;No.96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龙翔;
进入21世纪,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备受学界关注。《世界语言与文化深度教育法》从概念、理论到应用对深度(教育)法做了详细介绍。深度(教育)法指出: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必须是课程的建构者,从丰富的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种选择会一直是语言与文化的特性。最近身份发展区会变得更为重要,这就是身份的特性,语言学习必须经历学徒期身份,基于项目的学习法优于基于结果和标准的学习法。主张(单)学科间、跨学科间、超学科间知识实行深度融合。深度教育与通识教育是相对的,外语教育既是通识教育也是深度教育。
2019年04期 v.27;No.96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魏勤;黄智燕;
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人文精神的传递和大学英语教学回归人文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响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召唤和顺应当今"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本研究从博雅教育视角出发,基于大学英语教师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人文素养的三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精神为提升高校英语教师人文素养提供参考。
2019年04期 v.27;No.9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祝一舒;
本文对译界中针对许渊冲翻译理论的争鸣与质疑进行梳理,探析许渊冲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反观自身,用实践检验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翻译过程,深入挖掘其翻译实践与理论的互动关系,从而深刻理解许渊冲的翻译理论追求。
2019年04期 v.27;No.9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胡叶;魏向清;
本文基于NUTERM语言学术语子库,系统考察当代汉语语言学术语系统的构成类型及其特点,归纳语言学术语翻译方法,量化英译语言学术语系统的形式特征以及计算汉英两个术语系统的经济指数,希冀从术语系统角度发现术语翻译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深化认识术语及术语系统本质,深刻理解本体术语学的理论内涵有所裨益。
2019年04期 v.27;No.96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谢志超;贾佳;
沃尔特·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集《草叶集》的汉译活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不期而遇。一个世纪以来,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翻译从以民主自由等主题的诗歌选译逐渐转向全集翻译,其自由体诗歌精神在一些方面满足了新文化运动者反驳中国旧体诗传统,完成新诗革命的心理需求。本研究在考察《草叶集》在中国的传播与"偏移"基础上,论证惠特曼诗歌选译的变迁、翻译主体视域变化以及国际合作模式下惠特曼诗歌复译的必要性和价值,对于科学系统地认知惠特曼诗学精神,探索文学经典复译新模式,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有深刻意义。
2019年04期 v.27;No.9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张汨;
自1987年中国翻译学共同体成立以来,在国际译学界发出中国声音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因此有必要对过去30年中国翻译研究国际化情况进行梳理。鉴于此,本文从发文趋势、高产学者、研究视角等方面统计分析了1989—2018年30年内中国翻译研究者在14家翻译学国际核心期刊的发文情况和4家知名出版社译学丛书中专著出版和论文集发文情况,以掌握中国翻译研究国际化现状,并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翻译研究国际化的策略做出展望。
2019年04期 v.27;No.9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 倪璐璐;周民权;
换译机制研究离不开认知学,其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意象图式理论涉及人的主观与客观互动获得经验的认知过程,可以很好地阐释换译的替代运行机制。根据认知关联要求,意象图式相似时,换译遵循相关性原则,意象图式相异时,换译以象似性为替代原则。
2019年04期 v.27;No.96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张化丽;蒋跃;
作为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和复制得到传递。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翻译是模因跨越文化疆域的生存载体,文学翻译的过程就是复制和传播源语文化模因到目的语文化的过程。《浮躁》的葛浩文译本就是通过在译本中较好地模仿和复制了源语的文化模因,因而保留住了原著的文化模因,传递了原著中浓浓的乡土味,从而实现了陕西文化的传播。本研究运用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翻译超级模因深入分析《浮躁》译本中陕西本土文化模因的翻译和传播情况,并举例说明,以期探析陕西当代文学作品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传播方式。
2019年04期 v.27;No.96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王巍;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翻译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转变的需要。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成功的教学案例可以给我们带来借鉴:翻译教学应本着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为主要目标,有效采用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方法,尤以学生撰写翻译评析报告与翻译项目教学模式值得推荐,同时应充分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信息与翻译技术工具,培养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社会与职业的翻译能力。
2019年04期 v.27;No.96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叶琳;
在《四海之内皆兄弟》与《旧金山来的先生》两部小说中,布宁通过将西方形象符号纳入"西方∕东方""先进∕落后"的二元对话和冲突范畴,构建起了包含西方人、西方社会和西方文明的西方"他者"多层立体形象,在迎合20世纪初俄罗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体现了布宁对俄罗斯民族文化身份和发展道路的探寻。
2019年04期 v.27;No.96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陆泉枝;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堪称美国文学短篇故事中的经典之作。由于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手法,详细讲述了叙述者蒙特利瑟为报私仇,处心积虑地将对手弗图纳多活活砌在墙角的恐怖场面,故而在伦理尺度上备受争议。本文以该故事为主例,探讨了读者判定故事复仇行为合理性的几个准则,继而从《酒桶》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出发,深入分析了坡在再现弑杀和复仇故事过程中,个体原始的复仇欲望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交割的惊悚画面。
2019年04期 v.27;No.9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邸小霞;
水是帕斯捷尔纳克最钟爱的创作元素,在其小说《日瓦戈医生》中,水意象是作者展现人物性格、命运的重要手段、也是男主人公创作激情不断涌现的源泉。帕氏通过海水、井水、雨水、烛泪等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神圣、灵与肉的和谐以及荆棘的爱情之路。通过水意象,也表现了帕氏天地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永生观念以及如何通过忠于人性、忠于自然完成灵魂救赎的宗教理想。
2019年04期 v.27;No.96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晏博;
从荷马史诗时代开始,漂泊与漂泊者作为一个母题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社会历史文本。哥伦比亚作家甘博亚的小说《尤利西斯综合征》与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乔伊斯《尤利西斯》之间存在着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但又因社会历史背景、个体不同呈现出小说自身的特点。甘博亚从自身经历出发,描绘了许多当代世界里的尤利西斯。小说《尤利西斯综合征》不仅记录了上世纪来自后发国家的欧洲新移民的漂泊人生,也展示了全世界因梦想移居大城市,于艰难中勉力前行,力图改变命运的人们所共有的漂泊感受;不仅揭示了个体迁移与全球化进程的同构性,也以忧伤而坚韧的声线唱出了时代的情感共鸣。
2019年04期 v.27;No.96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蒋天平;谭洁;刘娟;
巴苏是印度一位重要的历史小说家,其作品常常揭示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创作于2006年的《种族主义者》中,巴苏使用多种方式来批判流行的伪科学颅相学,揭示了19世纪西方殖民者传播西方殖民科学的阴谋和企图。小说中,巴苏虚构了英法科学家在荒岛上组织的颅相学试验,批判19世纪流行的伪科学颅相学试验的非科学性、殖民科学家的残忍性,通过试验的失败预言殖民医学和殖民扩张行径的失败。
2019年04期 v.27;No.9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