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军;
传统的回指研究要求回指语(或回指项)与其先行语(或先行项)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和唯一的,这是回指编码与解码得以完成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回指模糊的情形。如果回指模糊不是由于语用失误所造成,它通常具有两种形式:拥有多个实际的先行项或者指称词语信息量不足。模糊回指一般具有表达简洁、避谈禁忌话题、淡化处理和创造朦胧美的意境等功能。正确并全面地认识模糊回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还能使各种回指解决方案愈加完善。
2009年04期 v.17;No.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王军;
传统的回指研究要求回指语(或回指项)与其先行语(或先行项)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和唯一的,这是回指编码与解码得以完成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回指模糊的情形。如果回指模糊不是由于语用失误所造成,它通常具有两种形式:拥有多个实际的先行项或者指称词语信息量不足。模糊回指一般具有表达简洁、避谈禁忌话题、淡化处理和创造朦胧美的意境等功能。正确并全面地认识模糊回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还能使各种回指解决方案愈加完善。
2009年04期 v.17;No.5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黄洁;
本文以"王冕死了父亲"、"张三追累了李四"、Pat sprayed the statue with paint等涉及"事件"的汉英特殊动宾结构和歧义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Parsons新戴维森理论的思路方法,采用逻辑形式的方法表征不同句式的语义结构,为研究这类句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研究的意义在于,运用事件语义学理论对事件的分解观,可以较好地展现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同动词的意义差别、不同句式的语义特征及句式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009年04期 v.17;No.5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黄洁;
本文以"王冕死了父亲"、"张三追累了李四"、Pat sprayed the statue with paint等涉及"事件"的汉英特殊动宾结构和歧义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Parsons新戴维森理论的思路方法,采用逻辑形式的方法表征不同句式的语义结构,为研究这类句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研究的意义在于,运用事件语义学理论对事件的分解观,可以较好地展现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同动词的意义差别、不同句式的语义特征及句式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2009年04期 v.17;No.5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李勇忠;
话语意义的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语义激活是受话人能动参与话语建构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有了激活,语言才经济,有了激活,语言才具张力,才拥有了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本文从汽车警示语入手,从接受美学和认知语义激活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留白美在日常语言和文学话语中的生成机制。
2009年04期 v.17;No.56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李勇忠;
话语意义的建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语义激活是受话人能动参与话语建构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有了激活,语言才经济,有了激活,语言才具张力,才拥有了生机盎然的生命力。本文从汽车警示语入手,从接受美学和认知语义激活的角度分析了语言留白美在日常语言和文学话语中的生成机制。
2009年04期 v.17;No.56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唐韧;
基于格赖斯准则或仅基于关联性原则的抽象推理原则不能充分解释对话者如何进行话语意义的推断。转喻可作为推理原则的中间层面,足够抽象,可用作推理图式;另一方面,概念内容足够具体,可管约话语阐释。概念转喻可确定为源域意义和目的域意义之间的概念域中的非必然关系,源域意义提供理解目的域意义的心理路径。在原型性转喻中,目的域意义比源域意义在概念方面更突显,原型性转喻不仅使目的域意义可及,而且可用,如成为新话题,在随后的话语中被进一步说明。此意义上的转喻常充当自然语言中的概念工具,体现于指称、谓词及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层面上,组织词汇中的概念内容,与语法结构相互作用,在语用意义的创造和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9年04期 v.17;No.5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唐韧;
基于格赖斯准则或仅基于关联性原则的抽象推理原则不能充分解释对话者如何进行话语意义的推断。转喻可作为推理原则的中间层面,足够抽象,可用作推理图式;另一方面,概念内容足够具体,可管约话语阐释。概念转喻可确定为源域意义和目的域意义之间的概念域中的非必然关系,源域意义提供理解目的域意义的心理路径。在原型性转喻中,目的域意义比源域意义在概念方面更突显,原型性转喻不仅使目的域意义可及,而且可用,如成为新话题,在随后的话语中被进一步说明。此意义上的转喻常充当自然语言中的概念工具,体现于指称、谓词及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层面上,组织词汇中的概念内容,与语法结构相互作用,在语用意义的创造和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9年04期 v.17;No.56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王娟娟;
隐喻研究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一直是各派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又以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研究为代表,其代表人物Halliday将语法隐喻引入了系统理论研究的阶段。然而,Halliday将其提出的语法隐喻只进行了二分法,即他认为存在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却忽略了语篇语法隐喻。本文基于Halliday提出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的理论,提出语篇语法隐喻也是语法隐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试图探索它的具体体现形式的整合。
2009年04期 v.17;No.5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王娟娟;
隐喻研究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就一直是各派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又以系统功能语法学派的研究为代表,其代表人物Halliday将语法隐喻引入了系统理论研究的阶段。然而,Halliday将其提出的语法隐喻只进行了二分法,即他认为存在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却忽略了语篇语法隐喻。本文基于Halliday提出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的理论,提出语篇语法隐喻也是语法隐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试图探索它的具体体现形式的整合。
2009年04期 v.17;No.5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周红辉;周昌乐;
认知科学的发展给语境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者们采用框架、图式和认知域等理论对认知语境的性质、特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但对于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过程和机制关注较少。本文注意到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大脑思维的"自联想—预测"模式对于认知语境的建构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本文结合Istvan Kecskes最近提出的动态语义模式语境观对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即"语境假设"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并验证了"语境假设"的动态建构的"自联想—预测"思维模式和机制。
2009年04期 v.17;No.5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周红辉;周昌乐;
认知科学的发展给语境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学者们采用框架、图式和认知域等理论对认知语境的性质、特征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但对于认知语境的动态建构过程和机制关注较少。本文注意到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大脑思维的"自联想—预测"模式对于认知语境的建构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本文结合Istvan Kecskes最近提出的动态语义模式语境观对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即"语境假设"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并验证了"语境假设"的动态建构的"自联想—预测"思维模式和机制。
2009年04期 v.17;No.5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徐晓红;
专名理论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对理解许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塞尔的专名意向性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析,认为塞尔的意向性决定专名指称的观点开拓了专名理论研究的范围,促进了对专名涵义的更深理解,并对专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09年04期 v.17;No.56 29-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徐晓红;
专名理论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重视,对理解许多语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塞尔的专名意向性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析,认为塞尔的意向性决定专名指称的观点开拓了专名理论研究的范围,促进了对专名涵义的更深理解,并对专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009年04期 v.17;No.56 29-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李静;
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国内《面对面》谈话节目进行语篇分析。分析主要围绕该语篇的小句言语功能、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几个方面展开,旨在分析主持人与被采访者之间不同的言语特色。
2009年04期 v.17;No.5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李静;
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对国内《面对面》谈话节目进行语篇分析。分析主要围绕该语篇的小句言语功能、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几个方面展开,旨在分析主持人与被采访者之间不同的言语特色。
2009年04期 v.17;No.5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段江平;
电话会话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话类型,其开头受到不同文化中潜在的会话规则的制约。电话会话开头往往反映出通话人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文化层次及地位身份。本文重点讨论陌生人间不同类型电话会话开头的共性及特性,并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英汉文化中陌生人间的电话会话开头进行比较。
2009年04期 v.17;No.5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段江平;
电话会话作为一种特殊的会话类型,其开头受到不同文化中潜在的会话规则的制约。电话会话开头往往反映出通话人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文化层次及地位身份。本文重点讨论陌生人间不同类型电话会话开头的共性及特性,并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英汉文化中陌生人间的电话会话开头进行比较。
2009年04期 v.17;No.5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毛薇;
认知和语言密切相关,探究概念的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并揭示其形成机制。英汉前置修饰语在名词性结构中排序是一个激活扩散的过程,说话者对获得的刺激做出响应,对名词中心词和前置修饰语进行一定顺序的概念化和激活,概念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决定激活的难易度和扩散的速度。
2009年04期 v.17;No.5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毛薇;
认知和语言密切相关,探究概念的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结构并揭示其形成机制。英汉前置修饰语在名词性结构中排序是一个激活扩散的过程,说话者对获得的刺激做出响应,对名词中心词和前置修饰语进行一定顺序的概念化和激活,概念节点之间的联系强度决定激活的难易度和扩散的速度。
2009年04期 v.17;No.5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胡翠萍;
中动结构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和跨语言特性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总结已有文献对中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和人的识解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中动结构中动词和状语修饰成分选择限制的原因,并试图揭示中动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和动因,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中动结构的认识。
2009年04期 v.17;No.56 44-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胡翠萍;
中动结构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和跨语言特性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总结已有文献对中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和人的识解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中动结构中动词和状语修饰成分选择限制的原因,并试图揭示中动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和动因,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中动结构的认识。
2009年04期 v.17;No.56 44-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邱玉冰;
汉英音节词素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共性,词素化的音节一般都代表原词的整体意义构词,可组成不同类型的词语;少数词素化的音节有单独使用或充当句子成分的现象;有些词素化音节的语义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泛化;一些词素化音节的色彩义亦发生了变化,由中性义变褒义或贬义,或由贬义变褒义。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不同,汉英词素化音节的构词方式受各自语言规则的制约而不尽相同。
2009年04期 v.17;No.5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邱玉冰;
汉英音节词素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共性,词素化的音节一般都代表原词的整体意义构词,可组成不同类型的词语;少数词素化的音节有单独使用或充当句子成分的现象;有些词素化音节的语义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泛化;一些词素化音节的色彩义亦发生了变化,由中性义变褒义或贬义,或由贬义变褒义。然而,由于汉英语言的不同,汉英词素化音节的构词方式受各自语言规则的制约而不尽相同。
2009年04期 v.17;No.5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刘永杰;
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为物欲所驱使,家庭亲情荡然无存。这实则是精神生态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物质极为丰盈的今天,人类的精神领域却出现了问题,人类被物化,丧失了道德感及爱的本能。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并引起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走出精神困境的探索。
2009年04期 v.17;No.5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刘永杰;
尤金.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为物欲所驱使,家庭亲情荡然无存。这实则是精神生态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物质极为丰盈的今天,人类的精神领域却出现了问题,人类被物化,丧失了道德感及爱的本能。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并引起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走出精神困境的探索。
2009年04期 v.17;No.56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任国强;
斯.茨威格在读者中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与其在德语文学评论界遭遇到的冷落构成了德语文学接受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成为了"著名的不知名作家"。本文从作家创作指导思想层面对此进行解读,认为茨威格对德语文学固有特征所作的批判性反思和面向大众的艺术诉求与这一现象的产生不无关系;同时指出,20世纪初德语文学终于摆脱在欧洲文坛长期不被重视的尴尬处境,茨威格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及其国内外巨大反响在此变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认识和评价。
2009年04期 v.17;No.5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任国强;
斯.茨威格在读者中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与其在德语文学评论界遭遇到的冷落构成了德语文学接受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成为了"著名的不知名作家"。本文从作家创作指导思想层面对此进行解读,认为茨威格对德语文学固有特征所作的批判性反思和面向大众的艺术诉求与这一现象的产生不无关系;同时指出,20世纪初德语文学终于摆脱在欧洲文坛长期不被重视的尴尬处境,茨威格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及其国内外巨大反响在此变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应给予充分的认识和评价。
2009年04期 v.17;No.5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王丽丹;
俄罗斯当代剧作家科利亚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活跃于俄罗斯剧坛,其剧作被认为是对后苏联社会现实的自然主义解读。本文分别从作家对俄罗斯当代日常生活的揭示、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心理拷问、对舞台时空的历史性操纵、对日常语言的夸张运用、对孤独死亡主题的精心演绎等方面,探讨并分析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戏剧的基本创作特点。
2009年04期 v.17;No.5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王丽丹;
俄罗斯当代剧作家科利亚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活跃于俄罗斯剧坛,其剧作被认为是对后苏联社会现实的自然主义解读。本文分别从作家对俄罗斯当代日常生活的揭示、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心理拷问、对舞台时空的历史性操纵、对日常语言的夸张运用、对孤独死亡主题的精心演绎等方面,探讨并分析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戏剧的基本创作特点。
2009年04期 v.17;No.56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邵斌;张建理;
不同语言文化对同一物的隐喻识解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这是因为隐喻具有体验性,很多隐喻具有普适性;但隐喻也因深受认知主体的文化模式的影响,会显示特定的认知倾向性,因而产生隐喻的异质性。本研究以英汉语中"熊猫"隐喻作为个案,从认知角度解释隐喻翻译的局限。
2009年04期 v.17;No.5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邵斌;张建理;
不同语言文化对同一物的隐喻识解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这是因为隐喻具有体验性,很多隐喻具有普适性;但隐喻也因深受认知主体的文化模式的影响,会显示特定的认知倾向性,因而产生隐喻的异质性。本研究以英汉语中"熊猫"隐喻作为个案,从认知角度解释隐喻翻译的局限。
2009年04期 v.17;No.5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司显柱;吴玉霞;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两个层面对英汉语言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翻译有所启示。
2009年04期 v.17;No.56 68-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司显柱;吴玉霞;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两个层面对英汉语言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翻译有所启示。
2009年04期 v.17;No.56 68-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王红利;
成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其语义具有多义性和多层次特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注意成语的理解与表达的语境效果,不要轻易地假定两种语言之间的任何一对成语存在着对等关系,以免犯表层的语构错误、深层的语义错误甚至文化上的语用错误。
2009年04期 v.17;No.5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王红利;
成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其语义具有多义性和多层次特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注意成语的理解与表达的语境效果,不要轻易地假定两种语言之间的任何一对成语存在着对等关系,以免犯表层的语构错误、深层的语义错误甚至文化上的语用错误。
2009年04期 v.17;No.5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李发根;李琪;
小句理论是韩礼德功能语法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小句包含三个功能成分,即过程、参加者和环境。本文着重阐述以小句动词为核心的翻译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小句动词翻译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证小句动词翻译的优势,以期证明以小句动词翻译为中心有利于时间概念意义的转换、有利于小句结构的对应、有利于各种意义的正确转换。
2009年04期 v.17;No.5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李发根;李琪;
小句理论是韩礼德功能语法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小句包含三个功能成分,即过程、参加者和环境。本文着重阐述以小句动词为核心的翻译方法。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小句动词翻译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证小句动词翻译的优势,以期证明以小句动词翻译为中心有利于时间概念意义的转换、有利于小句结构的对应、有利于各种意义的正确转换。
2009年04期 v.17;No.5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魏耀章;苑冰;
交际教学法的实施使创造力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但还没有引起外语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测试中国英语学习者创造力水平及其隐喻生成能力并通过控制英语语言水平对创造力与隐喻生成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数据分析表明,创造力和隐喻生成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结果对外语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启示意义。
2009年04期 v.17;No.56 80-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魏耀章;苑冰;
交际教学法的实施使创造力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但还没有引起外语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测试中国英语学习者创造力水平及其隐喻生成能力并通过控制英语语言水平对创造力与隐喻生成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数据分析表明,创造力和隐喻生成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结果对外语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启示意义。
2009年04期 v.17;No.56 80-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程京艳;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它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上,关于它在教学实践中是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性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听力教学中,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它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模式确实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009年04期 v.17;No.5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程京艳;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它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上,关于它在教学实践中是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尝试性地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听力教学中,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它在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教学模式确实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009年04期 v.17;No.5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王健;
本次实验的目的为检验中国学生对不同类型关系从句的接受程度;同时验证各类关系从句在难易程度上存在的规律,找出困难根源。本次实验以西安陆军学院35名英语本科专业二年级学员和35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判断改错测试和连句测试方法收集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关系从句对中国学生来说难易程度也不同,即使是高水平的中国学生也不能成功地设定英语关系从句中的[+wh-移位]参数;关系从句难易程度有着相对固定的等级顺序,接受等级同英语关系从句的难度等级密切相关。
2009年04期 v.17;No.5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王健;
本次实验的目的为检验中国学生对不同类型关系从句的接受程度;同时验证各类关系从句在难易程度上存在的规律,找出困难根源。本次实验以西安陆军学院35名英语本科专业二年级学员和35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判断改错测试和连句测试方法收集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关系从句对中国学生来说难易程度也不同,即使是高水平的中国学生也不能成功地设定英语关系从句中的[+wh-移位]参数;关系从句难易程度有着相对固定的等级顺序,接受等级同英语关系从句的难度等级密切相关。
2009年04期 v.17;No.5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欧亚丽;刘承宇;
本文以语言类型学和语言距离为理论基础,以Kellerman假设为研究路线,采用访谈与语言产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笔者所在的西南大学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跨语言影响及其成因。研究表明:学习者所感知的心理语言距离的影响超过了客观的语言类型距离的影响;心理语言距离只在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的关联中才有显著作用;第二语言地位在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过程中决定源语言的选择。
2009年04期 v.17;No.5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欧亚丽;刘承宇;
本文以语言类型学和语言距离为理论基础,以Kellerman假设为研究路线,采用访谈与语言产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笔者所在的西南大学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跨语言影响及其成因。研究表明:学习者所感知的心理语言距离的影响超过了客观的语言类型距离的影响;心理语言距离只在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的关联中才有显著作用;第二语言地位在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过程中决定源语言的选择。
2009年04期 v.17;No.56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李艳;陈潇潇;
专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一特殊性,本文参考自主学习理论,针对性地设计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证检验,该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效。随后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培训学生,才能促使其真正发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009年04期 v.17;No.5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李艳;陈潇潇;
专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针对这一特殊性,本文参考自主学习理论,针对性地设计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实证检验,该教学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效。随后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培训学生,才能促使其真正发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2009年04期 v.17;No.5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杨晶晶;
本文以中国国内大学的初级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对其所使用的"附和行为"从功能、表现形式、出现位置和频率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教材的分析得知,造成学习者使用的"附和行为"功能单一、种类和次数少,而且只在句尾使用这一结果。这除受到母语影响外,还受到教师指导和教材的影响。
2009年04期 v.17;No.5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杨晶晶;
本文以中国国内大学的初级日语学习者为对象,对其所使用的"附和行为"从功能、表现形式、出现位置和频率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教材的分析得知,造成学习者使用的"附和行为"功能单一、种类和次数少,而且只在句尾使用这一结果。这除受到母语影响外,还受到教师指导和教材的影响。
2009年04期 v.17;No.5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韩美竹;辛鑫;
现代语料库作为一种大容量、快捷有效的语言研究工具,在语言学以及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语料库引入阅读课堂的词汇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接触更系统、更真实的语言资料来学习词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语料库的运用对学生的词汇广度、深度以及阅读课程总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考察了运用语料库进行词汇教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语料库词汇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词汇识记的广度、深度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对词汇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语料库词汇教学模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年04期 v.17;No.56 105-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韩美竹;辛鑫;
现代语料库作为一种大容量、快捷有效的语言研究工具,在语言学以及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语料库引入阅读课堂的词汇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接触更系统、更真实的语言资料来学习词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语料库的运用对学生的词汇广度、深度以及阅读课程总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考察了运用语料库进行词汇教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语料库词汇教学模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词汇识记的广度、深度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对词汇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语料库词汇教学模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年04期 v.17;No.56 105-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仇晓春;
在实时电脑中介交流中,专家与新手通过协作交流和语言建架进行纠正性反馈,促进了意义取向的交流和形式聚焦,有利于外语学习者在最近发展区发展其语言能力。为保持相互主体性,外语和母语可以同时使用,但需注意干预过度。
2009年04期 v.17;No.5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仇晓春;
在实时电脑中介交流中,专家与新手通过协作交流和语言建架进行纠正性反馈,促进了意义取向的交流和形式聚焦,有利于外语学习者在最近发展区发展其语言能力。为保持相互主体性,外语和母语可以同时使用,但需注意干预过度。
2009年04期 v.17;No.56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