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朝霞;
本文从语言的认知操作可行性出发,探讨包含"信息"递送语义的英语双及物小句的形义关系;以作为递送物的"信息"的概念差异为线索,分析描述小句在认知操作过程中的句法结构、概念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所递送的客体——"信息"的概念差异,英语双及物小句在生成理解过程中的概念结构以及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之间的体现关系亦产生差异;同时,作为递送物客体的"信息"与双及物动词之间有一定的牵制作用。本文指出,小句在操作过程中激活的概念差异,作为百科语义的一部分,应予以关注。
2007年04期 No.4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陈道明;
Metonymy在汉语中有两种译法:一是"借代",二是"转喻、换喻"。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探讨metonymy的译法问题,认为metonymy有的有"喻",有的无"喻;"有的有指代性,有的无指代性。因此,metonymy有的可译为"借代",有的则可译为"转喻、换喻"。我们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喻"有"代"的metonymy(如"The pot is boiling)"是"借代",有"喻"无"代"的metonymy(如"Mary is just a pretty face)"是"转喻",有"喻"又有"代"的metonymy(如"The crown has notwithheld its assent to a Bill since 1707.)"则译为"借代"或"转喻"皆可。此外,从原意、非原意无喻借代、非原意有喻转喻到隐喻,实际上是一个连续体,它们定义清楚,但边界模糊,有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2007年04期 No.4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曾蕾;梁红艳;
投射语言是学术话语中的重要部分,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目前功能语言学对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的多种"隐喻式"的功能意义机制未有过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试图探讨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的多模式"隐喻式"的体现方式及功能意义。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以投射"隐喻式"体现其特定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可以说,语法隐喻理论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的分析原则和方法能够比较合理而有效地解释学术话语中投射语言"隐喻式"的类型及其复杂而又丰富的体现形式。
2007年04期 No.48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蒋冰清;
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意义构建的理论,是意义构建的普遍模式,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但在幽默言语的解读中,概念合成理论却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它无法对幽默效果产生的条件作一个令人了然的阐释;而Veatch的背离与常规理论却恰能弥补其不足,因此,在概念合成理论"四空间"模式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2007年04期 No.4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胡春华;
语料分析表明:元话语在微型学术讲座中普遍存在。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微型学术讲座中的元话语的存在理据进行了阐释。文章同时认为,微型学术讲座是一个以讲座人和听众为交际主体的明示—推理言语交际活动,元话语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听众寻求最佳关联和最大语境效果所付出的努力。
2007年04期 No.4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辜向东;
课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本文为该项研究的成果之一,回答的问题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些什么特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其有何影响?本文根据对3所样本学校的38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总体上是以教师为主导,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其特征因校、年级和教师而异。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也因校、年级和教师而异。
2007年04期 No.48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王骏;李丹;
本文从产生渊源和理论基础角度,分析了认知法始终难以成为主流外语教学法的原因。文章指出,认知教学法要摆脱目前的尴尬境地,从内部看,需要获得认知心理学和相应的本体研究的实质性支持;从外部看,则要注重和其他教学法流派的相互结合,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从"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后续学习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
2007年04期 No.48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王瑛;
本文以英语作文文本为研究语料,借用对比分析对其语言偏误进行数据统计。拟从语言特点、偏误规律描述二语学习者这种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体系,并对其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认知发生机制的语言、心理、社会和中介语系统等因素进行探讨,以求对二语的教与学有所启示。
2007年04期 No.48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邱明明;寮菲;
本文是一项关于学生英语阅读焦虑感与英语成绩及其与性别之间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实验采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和"外语阅读焦虑量表"(FLRAS)对随机抽取的135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度和阅读焦虑度进行测试,并且收集了他们所取得的英语四级总成绩和阅读成绩等有关数据。在运用SPSS13.0中的描述、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和一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手段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现:1)阅读焦虑主要是由于过分注重阅读效果,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够自信等三方面引起的;2)阅读焦虑与英语四级统考成绩及阅读成绩呈显著负相关;3)阅读焦虑是与外语学习焦虑感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一种特殊的焦虑情绪;4)男女生在阅读焦虑和课堂焦虑上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别差异,但是男生的英语成绩显著低于女生;5)阅读焦虑对男生英语成绩的预测力大大超过对女生的预测力。
2007年04期 No.48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芮小河;王秋丽;
《占有:一个罗曼史》中诗歌、童话、书信、日记、文学评论等多元状分散陈列的诸多文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众声交汇的多元叙述使传统的因果顺序产生的叙述可读理念受到了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占有》互文性的分析,探讨各个文本间形成的共存关系、派生关系等,从文体结构的层面揭示诸文本间隐喻性的和反讽的互文迹象,并诠释文本组合的有机性以及存在于互文性中超越了字面表达的意义。
2007年04期 No.48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王雅丽;丁礼明;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从"妇女主义"视角出发,在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展示了黑人妇女和两个女儿在找寻黑人女性自我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差异。小说中百衲被作为黑人文化遗产的象征是检验两个女儿不同人生选择的重要参考。本文试图从艾丽斯.沃克本人所倡导的"妇女主义"角度出发探询黑人女性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007年04期 No.48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秦银国;
奈保尔被誉为"英语后殖民小说三杰"之一。其作品一方面非常关注后殖民地社会的边缘人的根基丧失、家园失却、归属不定的虚无感和无根感,另一方面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他对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的轻蔑和厌恶,并近乎冷酷地揭露和批评前殖民地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黑暗。他的作品多采用非情节化的叙述结构,表面看来头绪纷繁,实则是为了开创最好的服务于其创作目的的独特形式。此外,无叙述的叙述策略与小说主题相得益彰,既传递出传统小说无法表达的意蕴,又避免了后殖民小说虚无化的倾向,从而使其小说寓意深刻,独具艺术魅力。
2007年04期 No.4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李屹;
本文以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为指导,运用其方法,对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晨歌》和《词语》两首诗进行解读和翻译。
2007年04期 No.4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高庆选;
在研究美国殖民主义时期作家华盛顿.欧文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作者《睡谷的传说》中的两个重要人物的塑造及其写作手法,并指出《睡谷的传说》中的人物伊克保德和布鲁姆.波尼并非完全是美国本土原创人物。欧文从欧洲大陆的书本中寻找和发现民间传说,再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改写这种幽默的传说,本能地将其融合到自己创作的素材中。
2007年04期 No.4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李悦;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and意义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虽然and使用频率很高,范围广,但其语用意义和逻辑语义关系却并不像有些汉语连词那样清晰、明确。在英译汉时and意义不仅容易被忽略,也容易产生歧义。研究and语用意义与翻译问题就是研究在特定语境中and所承载的会话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转换,and语用意义的遗漏对译文意义的影响。同时,探讨在有些情况下省略翻译and会对译文产生的负面影响,建议省略翻译and也需慎重,以确保译文意义完整。
2007年04期 No.48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刘爱华;卢卫中;
诗词是语言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人表达所感所思的有效手段。汉语诗词的翻译虽难,但并非不可译。要准确再现原诗词的涵义,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除音韵、风格、形象之外,译者还需准确把握原作的情感"尺度",进行合理传递。过与不及,皆不可取。无论选词、造句、谋篇,译者都应充分考虑原文的情感信息,尽可能做到不损不益,这样才能达到忠实于原作者和原诗。李清照的《声声慢》有多种译本,本文以这首宋词的开篇句为例,对三个代表译本进行比较,评析它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尤其是情感"尺度"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移植是否恰当。
2007年04期 No.48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李向东;
本文以国内发表的口译论文为研究目标,总结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论证了这些研究的可信度,对上世纪70年代末至2006年2月期间国内所有期刊发表的大量口译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结合图表和统计数字,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国内口译论文在不同时间段的发表情况和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口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口译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2007年04期 No.48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