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 庭审过程中的“意向含意”

    张丹;邱天河;

    本文主要从庭审过程中律师、证人、被告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入手,分析这些语言策略在庭审过程中所传递的意向含意以及从话语结构形态出发分析这些语言策略是如何影响受话人心理,从而传递意向含意的。在庭审过程中律师使用的语言策略主要包括"重复型策略","含蓄型策略","迂回渐进型策略"和"三步描述型策略"等四种类型;通过分析这些语言策略,我们发现其传递的意向含意为:质疑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矛盾性,以期达到使法官和庭审人员明白事实真相的目的。证人所使用的语言策略包括:"修正策略"和"隐晦型策略"两种类型,目的是为了证明其证言的可信性和可靠性;而被告使用的语言策略则包括"断裂型策略","冗长型策略","特异型策略"和"模糊型策略"四种类型;被告使用的这些语言策略所传递的意向含意则是为了增大受话人对其话语理解的难度从而达到隐瞒事实真相的目的。

    2007年03期 No.4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隐喻认知的联想方式分析

    吴本虎;

    联想是隐喻认知的基本实现形式。隐喻的理解能够通过多种联想方式实现。本文以2005-2006年从《纽约时报》上收集的100个隐喻实例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认知中的联想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联想方式的分类体系并对所有实例作了归类分析:首先将其分为感性联想和理性联想两大类,然后再将感性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三类,并将理性联想分为因果联想、关系联想、功能联想、范围联想、动态联想等五类。对隐喻认知中联想方式的以上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对隐喻理解机制和联想心理机制的认识。

    2007年03期 No.4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认知-功能语法理论对动名化构式的反观

    张高远;

    V-ing of是英语动词名词化最常见的构式。虽然V-ing与DAN均源于及物的行为动词,其语义功能大体相似,而语法特征和语用功能却不尽相同。本文采取认知-功能语法理论导向,结合功能语素-ing和of,分别从形态、语法、语义及语用角度考察V-ing和DAN存在的理据。

    2007年03期 No.4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体义相交理论对汉语语法体体系建构的启示

    尚新;

    语法体是说话者对处在时间绵延中的情状的内在时间结构进行观察、反映的方式。语法体范畴在本质上是一个对立体系,其构建的依据在于"体义相交理论",即体标记标示着视点在参照时间与情状内在时间结构的核心还是结尾相交。相交于结尾就得到完整体,相交于核心就得到非完整体,从而形成体标记视点分布的对立体系。具体到汉语体范畴上,完整体和非完整体处于均等对立模式中,二者分别又与中性体构成缺省对立模式;完整体和非完整体的内部各自存在接续体与间断体、进行体与持续体的缺省对立模式,从而可以初步构建出汉语语法体范畴的建构体系。

    2007年03期 No.4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概念整合视野下Zeugma的认知阐释

    赵琴;

    本文尝试以心理空间(mental space)为基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integration theory)对Zeugma进行探索。Zeugma可看作是G(g1,g2,g3....gn)(n≥2)语义函数或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式,其认知实现过程至少涉及四个心理空间共同作用。当n=2时,(1)Zeugma的两个输入空间(显性语境下建立的)R与(隐性语境下建立的)M中的结构和成分经过选择性投射(selective projection)至空间合成空间B,并发生图式性映射(schematicmapping),来自M的角色g2,填补来自R的认知框架G(x)中的槽孔(slot)x;(2)同时R行使认知参照点作用,把认知突显(cognitive salience)从自身转移到B中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上,实现突显从G(g1)→G(g1,g2)(G(g1)→G(g1,g2,g3…gn),当n>2)的跨空间迁移;(3)最终在组合(composition),扩展(completion),和精细化(elaboration)的机制下,R,M,B以及共有抽象模式形成的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构成单向概念整合网络(one-sidednetwork);当n>2时,Zeugma拥有更多隐性语境支持的输入空间,概念整合机制不变;(4)最后,对于语言学界常讨论的Zeugma与Syllepsis的异同问题,本文也从概念整合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区分。

    2007年03期 No.47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小说交际语用研究

    梅美莲;

    本文对小说交际进行了语用研究,构建了小说交际语用框架,说明小说交际的参与者包括作者、读者、叙述者和人物,小说交际的途径为人物话语、叙述话语、故事事件、故事结构以及故事塑造的人物或描述的现象,小说交际的语境包括作者创作小说的语境、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语境、人物使用语言的语境和读者阅读小说的语境,小说交际中的意义包括抽象意义、语境意义和在六个层次上的八种作者意义,小说交际是具有多个参与者、多种途径、多种语境、多层意义的延缓了的交际。

    2007年03期 No.47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概念合成理论对名动转用结构修辞效果的阐释

    周树江;

    名动转用首先是一种语法现象,体现着句法功能的改变。而从深层次看,名动转用更是一种语义转化,体现着概念的合成,是一个认知过程。概念的合成使得名动转用结构具有了修辞功能,因此,概念合成理论也为人们阐释这些修辞效果提供了认知理论依据。

    2007年03期 No.4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体态语蕴涵丰富而又变化万千的非语言交际

    王健;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对体态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含义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东西方人在诸如空间距离(Space and Distance)、目光注视(Eye Contact and Gaze)、身体接触(Touch)、姿态动作(Gesture)和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方面的文化差异,阐述了体态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2007年03期 No.47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日语学术论文标题句式的探讨

    张卉;

    标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日本语言学著名期刊「日本語学」的20年共2755个论文标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日语语言研究类学术论文的标题通常采用四种句式,即"名词标题句"、"动词标题句"、"助词标题句"以及此三种的组合"主标题——副标题"句式。其中"名词标题句"使用广泛,占九成以上的比例,它不仅单独用作标题,并且还可与"名词标题句"、"动词标题句"和"助词标题句"相结合,构成"主标题——副标题"的形式。

    2007年03期 No.4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二语习得研究

  • 二语习得者角色扮演原理与效用——言后行为人文素养调查研究

    萧好章;

    本文从言后行为、社会心理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视角探讨了L2角色扮演的原理与效用。对英语专业学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试认可角色扮演具有提高二语习得者人文素养的效用,从而验证其具有言后行为人文素质养成作用;素质教育原则与外语教学原则在角色扮演式教学中得以有机地结合和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2007年03期 No.4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注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

    王改燕;

    本文主要探讨第二语言信息加工过程的认知规律。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通过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分析"注意形式"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实验证实"注意形式"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一年级两个班精读课的一个单元采取"注意内容"和"注意形式"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证明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办法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的教学策略,要比仅仅强调内容理解的教学策略更有助于学生中间语的发展。

    2007年03期 No.4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成人二语习得者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孙妮;

    本文首先概述二语学习策略领域的文献,比较西方知名研究者对二语学习策略所给出的定义与分类。使用西方研究者Rebecca L.Oxford创建的,最全面、最具影响力的分类模式——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对我国大学的成人二语习得者学习策略情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成人二语习得者中等程度地使用了六大类学习策略,并且较低频率地使用了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项目。最后,文章分析与讨论了造成此现状的因素,并且指出策略培训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7年03期 No.47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翻译理论与实践

  • 针对翻译目的论的一种批判性反思——兼论文学翻译主体性的困境

    陈大亮;

    目的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文章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区分了"目的论"与"功能论"的不同,界定了目的论在文章中的确切所指,从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过程的操作行为和翻译效果评价行为三个方面揭示目的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指出了目的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最终目的在于合理定位目的论的适用范围,防止翻译理论的片面性和武断性。

    2007年03期 No.47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语用指示的翻译

    瞿宗德;

    指示是语用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指示的性质特点,分类,以及它在语言交际中的运作。文章提出了指示语在翻译中的注意要点:一要高度重视语境,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语内语境;二要注意源语和目的语在指示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使用频度和心理因素引起的不同语言之间在指示语使用上的差异;并在翻译中相应作灵活调整。文章通过不少实例对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地点指示的翻译作了具体评述,并提出了值得注意的翻译技巧。

    2007年03期 No.4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目的论与译者的策略——兼谈应用型翻译平行语料库的建立

    樊桂芳;姚兴安;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分析了应用型文本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在应用型翻译中,译者应依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为译入语读者提供与其翻译目的相符的文本;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建立应用型翻译平行语料库的设想。

    2007年03期 No.4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外国文学评论

  • 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知解读——兼析弗罗斯特的《熟悉黑夜》

    杜福兴;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交际理解与认知理解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学作品的两种解读方式——交际解读与认知解读,并以弗罗斯特的《熟悉黑夜》为例,进行了两种方式的解读尝试。

    2007年03期 No.47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伊豆舞女》的世界永恒的“熏子”

    李明华;

    《伊豆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之一。清纯美丽、天真无邪的舞女"熏子"让主人公"我"感到人生的温暖,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遐思并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与舞女的邂逅,使潜在于"我"心灵深处的"孤儿根性"得以反省,"肮脏的想法"得以冲刷净化。

    2007年03期 No.47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斯蒂芬的成长模式

    郑燕;

    乔伊斯的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重点描写了斯蒂芬.戴德勒斯逐步成长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过程。在这个叙事过程中,乔伊斯运用了倒叙、叠加、省略叙述部分以及片断式叙述等现代派文体形式,使得整部小说脱离了传统"发展小说"的叙述方法。但是,当我们细读文本时,仍然能够发现在这"反小说"的叙述之下,隐藏着某种模式。这种模式不仅给斯蒂芬认知世界和自我提供了方法,而且给乔伊斯揭示斯蒂芬成长过程提供了一种结构。本文将从斯迪芬最能掌控的主观-客观摆动模式,到斯迪芬只能间断性掌控的交错模式到他最不能解释的潜在的心理摆动模式来分析,解读斯蒂芬的成长模式。

    2007年03期 No.4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外语教学与研究

  •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过渡语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张琳;

    外语教学的改进仅仅依赖真实的目的语材料是不够的。教师如果对学习者在目的语的运用方面的信息缺乏了解,其教学必然会出现无的放矢的情况。本研究通过分析90名不同水平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作文实际样本,深入考察了学习者在语言学层面、错误来源层面的不同错误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客观分析。通过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分布的特征与语言能力有关。从语言学范畴来看,词汇和句法错误是影响各个水平外语学习者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2)从错误来源来看,总体上,语际错误即母语干扰是造成本研究中英语学习者作文中过渡语错误的主要原因。基于结论,本研究还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7年03期 No.47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高级英语课程中校对与改错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李光梅;周流溪;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统一考试中校对与改错题是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高级英语是基于基础英语之上的一门训练三年级学生综合英语技能的课程。本文就目前本学院的情况说明对学生进行校对与改错能力培养的迫切性。文章接着从语言学、成果导向等与教育相关的理论出发,探讨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应该采取的语言教学理论及策略。在进行初步的实践之后,就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实践。最后以调整后的测试结果分析说明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强调师生交互性、注重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007年03期 No.4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多情景与单一情景阅读策略对比

    海春花;

    笔者对两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12周的阅读词汇学习试验,结果发现:通过多情景阅读加练习与单一情景重复阅读加练习试验,5000和3000词汇水平学习者在低频生词接受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而在词汇产出水平都呈现显著差异。数据显示,5000词汇量及以上学习者方可通过大量阅读学习低频生词。相反,则最好采用单一篇章重复阅读法。

    2007年03期 No.47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齐红;符祝芹;

    本课题组借助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tm)在线教学管理平台,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模式,诸如网络自主学习任务布置、小组协作、课堂教师面授、师生/生生互动及多层面的监控与评估手段与方法等,旨在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英语学习,提高他们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减时增效"的目标。

    2007年03期 No.47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英语口语网络教学模式探究

    王小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倡导的口语网络教学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改革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情感过滤假说和自主学习为理论基础,阐述口语网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其两种不同教学形式的实现途径,并就如何管理和监控口语网络教学提出解决办法。

    2007年03期 No.47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李洁莉;

    在目前英语大班化教学的趋势下,该实验试图发现合作学习在目前大班化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对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以及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该方法所持的态度。通过测试、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工具收集相关实验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测试所获的定量数据作了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在综合测试和口语测试中实验班均显著优于对照班。通过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对合作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肯定了它的优点: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建立了良好人际关系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等。

    2007年03期 No.4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试论英语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及其提高

    朱爱萍;

    本文从元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阅读者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思维和认知活动,认为阅读者一旦掌握了元认知策略,有意识地使用策略并加强对阅读理解的监控能力,就能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2007年03期 No.47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