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学术边缘化:问题与对策

    周世范

    学术边缘化问题困扰着中国学术界 ,成为繁荣学术文化的障碍。本文试图就什么是学术边缘化 ,造成学术边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学术边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进而为更多的人步入神圣的学术殿堂提出了作者的思路和看法。

    200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学术边缘化:问题与对策

    周世范

    学术边缘化问题困扰着中国学术界 ,成为繁荣学术文化的障碍。本文试图就什么是学术边缘化 ,造成学术边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学术边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进而为更多的人步入神圣的学术殿堂提出了作者的思路和看法。

    200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学术边缘化:问题与对策

    周世范

    学术边缘化问题困扰着中国学术界 ,成为繁荣学术文化的障碍。本文试图就什么是学术边缘化 ,造成学术边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学术边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进而为更多的人步入神圣的学术殿堂提出了作者的思路和看法。

    200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LAST理论与外语教学

    刘振前,张秀丽

    本文简要介绍了最新的语言加工模式后句法指派理论 ,并探讨了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L AST认为 ,语言理解是联想与符号计算两种过程的组合 ,人在理解过程中首先根据输入的表层线索形成意义 /形式假设 ,即假句法 ,然后根据句法规则生成完整的结构 ,并与输入序列进行对比 ,如果相符 ,则将结果存储到概念记忆中 ,进入下一句的理解。反之 ,则重复上述过程。句子是理解过程中联想信息和符号信息融合的自然层次。大量的研究证据无疑都支持上述理论 ,而且用这种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以前难以解释的一些心理语言学现象。同时 ,该理论对我们重新审视语言习得理论有重要意义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 ,具有语言学习的能力 ,但外部刺激对语言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出现频率高的SVO结构先得到发展。这就为外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LAST理论与外语教学

    刘振前,张秀丽

    本文简要介绍了最新的语言加工模式后句法指派理论 ,并探讨了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L AST认为 ,语言理解是联想与符号计算两种过程的组合 ,人在理解过程中首先根据输入的表层线索形成意义 /形式假设 ,即假句法 ,然后根据句法规则生成完整的结构 ,并与输入序列进行对比 ,如果相符 ,则将结果存储到概念记忆中 ,进入下一句的理解。反之 ,则重复上述过程。句子是理解过程中联想信息和符号信息融合的自然层次。大量的研究证据无疑都支持上述理论 ,而且用这种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以前难以解释的一些心理语言学现象。同时 ,该理论对我们重新审视语言习得理论有重要意义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 ,具有语言学习的能力 ,但外部刺激对语言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出现频率高的SVO结构先得到发展。这就为外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LAST理论与外语教学

    刘振前,张秀丽

    本文简要介绍了最新的语言加工模式后句法指派理论 ,并探讨了这一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L AST认为 ,语言理解是联想与符号计算两种过程的组合 ,人在理解过程中首先根据输入的表层线索形成意义 /形式假设 ,即假句法 ,然后根据句法规则生成完整的结构 ,并与输入序列进行对比 ,如果相符 ,则将结果存储到概念记忆中 ,进入下一句的理解。反之 ,则重复上述过程。句子是理解过程中联想信息和符号信息融合的自然层次。大量的研究证据无疑都支持上述理论 ,而且用这种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以前难以解释的一些心理语言学现象。同时 ,该理论对我们重新审视语言习得理论有重要意义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 ,具有语言学习的能力 ,但外部刺激对语言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出现频率高的SVO结构先得到发展。这就为外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鲁吉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在较大程度上有被忽视的倾向。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外语界的重视。鉴于此 ,本文作者最近就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作者在本文中报告了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数据 )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有关的教学研究情况等。其目的是 :1)进一步了解并反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2 )掌握一般院校英语专业此类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 ;3)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的结果表明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加强此类课程的教学势在必行。

    2003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鲁吉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在较大程度上有被忽视的倾向。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外语界的重视。鉴于此 ,本文作者最近就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作者在本文中报告了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数据 )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有关的教学研究情况等。其目的是 :1)进一步了解并反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2 )掌握一般院校英语专业此类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 ;3)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的结果表明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加强此类课程的教学势在必行。

    2003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鲁吉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在较大程度上有被忽视的倾向。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外语界的重视。鉴于此 ,本文作者最近就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作者在本文中报告了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数据 )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有关的教学研究情况等。其目的是 :1)进一步了解并反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2 )掌握一般院校英语专业此类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 ;3)为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的结果表明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加强此类课程的教学势在必行。

    2003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再研究

    姜炳生

    本文介绍了“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析了该教学法在提高外语学习者写作技能方面的独特功能 ,阐述了过程写作教学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课堂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互动协作的课堂活动 ,学习者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2003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再研究

    姜炳生

    本文介绍了“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析了该教学法在提高外语学习者写作技能方面的独特功能 ,阐述了过程写作教学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课堂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互动协作的课堂活动 ,学习者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2003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再研究

    姜炳生

    本文介绍了“过程写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分析了该教学法在提高外语学习者写作技能方面的独特功能 ,阐述了过程写作教学各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具体课堂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互动协作的课堂活动 ,学习者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2003年0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从教学环节和多媒体环境维度构建英语教学策略

    康淑敏,王雪梅

    本文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从教学环节入手 ,探讨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策略选择原则及相应英语教学策略 (即整体筹划策略、信息输入策略、全息评价策略和复现巩固策略 ) ,旨在为完善外语教学体系提供一定启示和教学参照。

    2003年04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从教学环节和多媒体环境维度构建英语教学策略

    康淑敏,王雪梅

    本文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从教学环节入手 ,探讨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策略选择原则及相应英语教学策略 (即整体筹划策略、信息输入策略、全息评价策略和复现巩固策略 ) ,旨在为完善外语教学体系提供一定启示和教学参照。

    2003年04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从教学环节和多媒体环境维度构建英语教学策略

    康淑敏,王雪梅

    本文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从教学环节入手 ,探讨了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策略选择原则及相应英语教学策略 (即整体筹划策略、信息输入策略、全息评价策略和复现巩固策略 ) ,旨在为完善外语教学体系提供一定启示和教学参照。

    2003年04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惠亚玲

    本文介绍了自主学习的主要概念 ,探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提倡自主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 ,作者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学时紧、任务重的现状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3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惠亚玲

    本文介绍了自主学习的主要概念 ,探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提倡自主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 ,作者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学时紧、任务重的现状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3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外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惠亚玲

    本文介绍了自主学习的主要概念 ,探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提倡自主外语学习的必要性。最后 ,作者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学时紧、任务重的现状 ,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外语学习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3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高校英译汉课程的教学重点探析

    李新博

    高校英译汉课程应针对学生的主要弱点 ,着重培养他们五个方面的翻译技能 :准确再现词语的感情色彩 ,正确把握词语的语气轻重 ,妥当处理名词翻译的抽象化与具体化 ,灵活运用各种意译手段 ,始终保持译句的均衡与顺畅。

    2003年0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高校英译汉课程的教学重点探析

    李新博

    高校英译汉课程应针对学生的主要弱点 ,着重培养他们五个方面的翻译技能 :准确再现词语的感情色彩 ,正确把握词语的语气轻重 ,妥当处理名词翻译的抽象化与具体化 ,灵活运用各种意译手段 ,始终保持译句的均衡与顺畅。

    2003年0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高校英译汉课程的教学重点探析

    李新博

    高校英译汉课程应针对学生的主要弱点 ,着重培养他们五个方面的翻译技能 :准确再现词语的感情色彩 ,正确把握词语的语气轻重 ,妥当处理名词翻译的抽象化与具体化 ,灵活运用各种意译手段 ,始终保持译句的均衡与顺畅。

    2003年0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面向市场的口译教学

    王俊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加快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特别是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目前口译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 ,亟须从内容、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口译教学改革的内容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合格口译人才的要求。

    2003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面向市场的口译教学

    王俊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加快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特别是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目前口译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 ,亟须从内容、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口译教学改革的内容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合格口译人才的要求。

    2003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面向市场的口译教学

    王俊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加快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特别是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目前口译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 ,亟须从内容、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口译教学改革的内容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合格口译人才的要求。

    2003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外语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李菊菊,王一普

    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英语学习的 ,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化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结构知识在人们用英语阅读中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对此观点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

    2003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外语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李菊菊,王一普

    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英语学习的 ,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化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结构知识在人们用英语阅读中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对此观点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

    2003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外语学习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李菊菊,王一普

    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英语学习的 ,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化学家和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结构知识在人们用英语阅读中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本文对此观点进行了一些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

    2003年04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刘肖栋

    本文通过对“文化”涵义的研究 ,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从审美学、社会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认为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语言文化的机会。

    2003年04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刘肖栋

    本文通过对“文化”涵义的研究 ,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从审美学、社会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认为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语言文化的机会。

    2003年04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刘肖栋

    本文通过对“文化”涵义的研究 ,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从审美学、社会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认为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语言文化的机会。

    2003年04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考

    陈文玉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对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教学策略.

    2003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考

    陈文玉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对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教学策略.

    2003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思考

    陈文玉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本文对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教学策略.

    2003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看模糊语言学中的“模糊”

    谭鉴琴

    典型理论对范畴的认知阐释是与传统的范畴观 (经典理论 )相对立的。本文旨在论述范畴模糊性的客观存在 ,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给予论证。模糊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它对“模糊”的研究对象因涵盖面广而显得不清晰。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认知语言学和模糊语言学对“模糊”的研究对象之异同 ,由此澄清后者所研究的“模糊”之义 ,并指出 :这是应用范畴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结构进行研究的前提。

    2003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看模糊语言学中的“模糊”

    谭鉴琴

    典型理论对范畴的认知阐释是与传统的范畴观 (经典理论 )相对立的。本文旨在论述范畴模糊性的客观存在 ,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给予论证。模糊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它对“模糊”的研究对象因涵盖面广而显得不清晰。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认知语言学和模糊语言学对“模糊”的研究对象之异同 ,由此澄清后者所研究的“模糊”之义 ,并指出 :这是应用范畴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结构进行研究的前提。

    2003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看模糊语言学中的“模糊”

    谭鉴琴

    典型理论对范畴的认知阐释是与传统的范畴观 (经典理论 )相对立的。本文旨在论述范畴模糊性的客观存在 ,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给予论证。模糊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它对“模糊”的研究对象因涵盖面广而显得不清晰。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认知语言学和模糊语言学对“模糊”的研究对象之异同 ,由此澄清后者所研究的“模糊”之义 ,并指出 :这是应用范畴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结构进行研究的前提。

    2003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语言隐喻性研究浅评

    张景华

    语言学界对隐喻有浓厚的兴趣 ,对隐喻的研究呈多学科、多角度发展的趋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传统的隐喻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 ,从运用这一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意义 ,阐述了隐喻的意义取决于人们词汇的创造性运用 ,而运用又依赖于人们一定的想象力和词汇具体的语境。这一探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隐喻的真实意义和起源。

    2003年0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语言隐喻性研究浅评

    张景华

    语言学界对隐喻有浓厚的兴趣 ,对隐喻的研究呈多学科、多角度发展的趋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传统的隐喻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 ,从运用这一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意义 ,阐述了隐喻的意义取决于人们词汇的创造性运用 ,而运用又依赖于人们一定的想象力和词汇具体的语境。这一探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隐喻的真实意义和起源。

    2003年0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语言隐喻性研究浅评

    张景华

    语言学界对隐喻有浓厚的兴趣 ,对隐喻的研究呈多学科、多角度发展的趋势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对传统的隐喻理论提出质疑的基础上 ,从运用这一角度来探讨隐喻的意义 ,阐述了隐喻的意义取决于人们词汇的创造性运用 ,而运用又依赖于人们一定的想象力和词汇具体的语境。这一探讨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隐喻的真实意义和起源。

    2003年04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杨真洪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分析语言交流者的外部语言交流环境 ,研究他们的各种非言语行为对跨语言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使人们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化交流的效果。

    2003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杨真洪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分析语言交流者的外部语言交流环境 ,研究他们的各种非言语行为对跨语言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使人们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化交流的效果。

    2003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非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杨真洪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与分析语言交流者的外部语言交流环境 ,研究他们的各种非言语行为对跨语言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使人们认识到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性 ,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语言文化交流的效果。

    2003年04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论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烈琴

    性别语言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对目前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研究范围、内容和主要观点略作综合性的探讨 ,并对性别语言研究的前景作一展望。

    2003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论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烈琴

    性别语言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对目前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研究范围、内容和主要观点略作综合性的探讨 ,并对性别语言研究的前景作一展望。

    2003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论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烈琴

    性别语言已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主要对目前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研究范围、内容和主要观点略作综合性的探讨 ,并对性别语言研究的前景作一展望。

    2003年04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试论“语言是社会的镜像”——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赵亮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观察称呼语 ,会发现不同语言的称呼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面貌 ,体现了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交际场合、说话人的态度等语言外因素对语言本身的影响。

    2003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试论“语言是社会的镜像”——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赵亮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观察称呼语 ,会发现不同语言的称呼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面貌 ,体现了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交际场合、说话人的态度等语言外因素对语言本身的影响。

    2003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试论“语言是社会的镜像”——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赵亮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观察称呼语 ,会发现不同语言的称呼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面貌 ,体现了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交际场合、说话人的态度等语言外因素对语言本身的影响。

    2003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与“Task-Induced Involvement”建构

    石志亮

    本文以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 ,对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由于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不宜观察、难以操作、无法测量 ,因此 L aufer & Hulstijn提出了“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建构 ,作者依据该建构对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2003年04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与“Task-Induced Involvement”建构

    石志亮

    本文以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 ,对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由于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不宜观察、难以操作、无法测量 ,因此 L aufer & Hulstijn提出了“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建构 ,作者依据该建构对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2003年04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与“Task-Induced Involvement”建构

    石志亮

    本文以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 ,对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但由于认知加工层次理论不宜观察、难以操作、无法测量 ,因此 L aufer & Hulstijn提出了“任务诱导型参与活动”建构 ,作者依据该建构对二语词汇伴随性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2003年04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论On空间信息隐喻认知的交际图式关联

    金杰

    在 On空间信息原型对时间、过程和其他未知事物的范畴化或概念化描写时 ,作者提出应区别物理图式关联或隐喻图式关联 ,因为前者属物理描写 ,后者才是隐喻描写。研究词汇隐喻图式关联的语法、语义、语用和语境的边界策略 ,及其组合和聚合的结构机理 ,对于了解词汇流变、残缺语句重建或话语预设、乃至语用能力培养也是有意义的。

    2003年04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论On空间信息隐喻认知的交际图式关联

    金杰

    在 On空间信息原型对时间、过程和其他未知事物的范畴化或概念化描写时 ,作者提出应区别物理图式关联或隐喻图式关联 ,因为前者属物理描写 ,后者才是隐喻描写。研究词汇隐喻图式关联的语法、语义、语用和语境的边界策略 ,及其组合和聚合的结构机理 ,对于了解词汇流变、残缺语句重建或话语预设、乃至语用能力培养也是有意义的。

    2003年04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论On空间信息隐喻认知的交际图式关联

    金杰

    在 On空间信息原型对时间、过程和其他未知事物的范畴化或概念化描写时 ,作者提出应区别物理图式关联或隐喻图式关联 ,因为前者属物理描写 ,后者才是隐喻描写。研究词汇隐喻图式关联的语法、语义、语用和语境的边界策略 ,及其组合和聚合的结构机理 ,对于了解词汇流变、残缺语句重建或话语预设、乃至语用能力培养也是有意义的。

    2003年04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

    潘尔艳

    中介语的提出使第二语言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也标志着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本文介绍了中介语一词的来源 ,中介语理论的假说 ,中介语形式的 5个主要过程 ,基本特点及为什么只有少数语言学习者能达到目标语的水平 ,这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003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

    潘尔艳

    中介语的提出使第二语言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也标志着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本文介绍了中介语一词的来源 ,中介语理论的假说 ,中介语形式的 5个主要过程 ,基本特点及为什么只有少数语言学习者能达到目标语的水平 ,这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003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中介语——学习者的语言

    潘尔艳

    中介语的提出使第二语言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也标志着人们对二语习得的关注由外部转向内部。本文介绍了中介语一词的来源 ,中介语理论的假说 ,中介语形式的 5个主要过程 ,基本特点及为什么只有少数语言学习者能达到目标语的水平 ,这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003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戏剧背景与讽刺主题的完美统一——《狐狸》(Volpone,or The Fox)背景艺术分析

    于永生

    《狐狸》是本·琼生的代表作品。剧本以讽刺当时伦敦社会“金钱至上”的唯金主义为主题 ,揭露和批判了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畸形。剧本主要反映詹姆士一世 (Jacobean)时代 ,伦敦刚刚崛起的商人阶层的狡诈和贪婪。但琼生却选择意大利的威尼斯作为戏剧故事背景。本文力图分析琼生把一部反映英国社会问题戏剧的背景选择为威尼斯的原因 ,和威尼斯的故事背景对《狐狸》展开剧情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2003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戏剧背景与讽刺主题的完美统一——《狐狸》(Volpone,or The Fox)背景艺术分析

    于永生

    《狐狸》是本·琼生的代表作品。剧本以讽刺当时伦敦社会“金钱至上”的唯金主义为主题 ,揭露和批判了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畸形。剧本主要反映詹姆士一世 (Jacobean)时代 ,伦敦刚刚崛起的商人阶层的狡诈和贪婪。但琼生却选择意大利的威尼斯作为戏剧故事背景。本文力图分析琼生把一部反映英国社会问题戏剧的背景选择为威尼斯的原因 ,和威尼斯的故事背景对《狐狸》展开剧情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2003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戏剧背景与讽刺主题的完美统一——《狐狸》(Volpone,or The Fox)背景艺术分析

    于永生

    《狐狸》是本·琼生的代表作品。剧本以讽刺当时伦敦社会“金钱至上”的唯金主义为主题 ,揭露和批判了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畸形。剧本主要反映詹姆士一世 (Jacobean)时代 ,伦敦刚刚崛起的商人阶层的狡诈和贪婪。但琼生却选择意大利的威尼斯作为戏剧故事背景。本文力图分析琼生把一部反映英国社会问题戏剧的背景选择为威尼斯的原因 ,和威尼斯的故事背景对《狐狸》展开剧情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2003年04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拉康的镜像理论与李箱的诗

    丁凤熙

    本文运用拉康关于镜子阶段的理论分析了李箱诗的镜像 ,李箱诗的一系列镜像通过内在于主体意识的想像和象征界的对立矛盾体现了对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反抗意识。

    2003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拉康的镜像理论与李箱的诗

    丁凤熙

    本文运用拉康关于镜子阶段的理论分析了李箱诗的镜像 ,李箱诗的一系列镜像通过内在于主体意识的想像和象征界的对立矛盾体现了对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反抗意识。

    2003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拉康的镜像理论与李箱的诗

    丁凤熙

    本文运用拉康关于镜子阶段的理论分析了李箱诗的镜像 ,李箱诗的一系列镜像通过内在于主体意识的想像和象征界的对立矛盾体现了对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的否定和反抗意识。

    2003年04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意在言外 义在象中——《在路上》解读

    田鹰,侯新民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名篇之一。它真实地再现了以主人公萨金特为代表的美国黑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 ,有力地抨击了白人统治者奉行的种族歧视政策。本文着重探讨这篇小说的创作特点——融象征、梦幻、神话等艺术手法于一体的表现手法 ;通过桩桩小事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写作手法 ,并由此发现休斯小说叙事的基本特色。

    2003年04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意在言外 义在象中——《在路上》解读

    田鹰,侯新民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名篇之一。它真实地再现了以主人公萨金特为代表的美国黑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 ,有力地抨击了白人统治者奉行的种族歧视政策。本文着重探讨这篇小说的创作特点——融象征、梦幻、神话等艺术手法于一体的表现手法 ;通过桩桩小事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写作手法 ,并由此发现休斯小说叙事的基本特色。

    2003年04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意在言外 义在象中——《在路上》解读

    田鹰,侯新民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名篇之一。它真实地再现了以主人公萨金特为代表的美国黑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 ,有力地抨击了白人统治者奉行的种族歧视政策。本文着重探讨这篇小说的创作特点——融象征、梦幻、神话等艺术手法于一体的表现手法 ;通过桩桩小事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的写作手法 ,并由此发现休斯小说叙事的基本特色。

    2003年04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意象在《冰期》中的运用

    姜宁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期》是她的力作。作品反映了经济滞胀、精神颓废的 70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部小说成功地通过一系列意象向读者再现了那段艰难、失落的岁月。这些意象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组 :冰雪意象 ;疾病和死亡的意象 ;以及监狱的意象。本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运用和不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 ,指出由于这些意象的成功使用 ,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形象而具体的深化和拓展。

    2003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意象在《冰期》中的运用

    姜宁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期》是她的力作。作品反映了经济滞胀、精神颓废的 70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部小说成功地通过一系列意象向读者再现了那段艰难、失落的岁月。这些意象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组 :冰雪意象 ;疾病和死亡的意象 ;以及监狱的意象。本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运用和不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 ,指出由于这些意象的成功使用 ,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形象而具体的深化和拓展。

    2003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意象在《冰期》中的运用

    姜宁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冰期》是她的力作。作品反映了经济滞胀、精神颓废的 70年代英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部小说成功地通过一系列意象向读者再现了那段艰难、失落的岁月。这些意象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组 :冰雪意象 ;疾病和死亡的意象 ;以及监狱的意象。本文对这些意象的具体运用和不同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 ,指出由于这些意象的成功使用 ,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形象而具体的深化和拓展。

    2003年04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理性的困惑与非理性的救赎——浅析谭恩美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

    李淑芹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是作者在创作主题及艺术风格方面达到成熟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谭的创作主题有所变化 :阐释双重文化背景的主体基于美国现代公民身份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反思 ,在小说中 ,现代公民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认知模式及随之而来的怀疑主义思维惯性成为主人公获得生命原动力的障碍 ,而其反面即谭借中国文化所传达的非理性的人生观则构成个体获得身心和谐的必要因素 ,故此小说获得了更加普遍的社会意义。在内容设计上美国生活与中国故事平分秋色 ,主人公逐渐与那个神秘的东方同胞拉近距离 ,直至最终融为一体。

    2003年04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理性的困惑与非理性的救赎——浅析谭恩美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

    李淑芹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是作者在创作主题及艺术风格方面达到成熟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谭的创作主题有所变化 :阐释双重文化背景的主体基于美国现代公民身份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反思 ,在小说中 ,现代公民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认知模式及随之而来的怀疑主义思维惯性成为主人公获得生命原动力的障碍 ,而其反面即谭借中国文化所传达的非理性的人生观则构成个体获得身心和谐的必要因素 ,故此小说获得了更加普遍的社会意义。在内容设计上美国生活与中国故事平分秋色 ,主人公逐渐与那个神秘的东方同胞拉近距离 ,直至最终融为一体。

    2003年04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理性的困惑与非理性的救赎——浅析谭恩美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

    李淑芹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小说《一百种秘密感官》是作者在创作主题及艺术风格方面达到成熟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谭的创作主题有所变化 :阐释双重文化背景的主体基于美国现代公民身份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反思 ,在小说中 ,现代公民所崇尚的理性主义认知模式及随之而来的怀疑主义思维惯性成为主人公获得生命原动力的障碍 ,而其反面即谭借中国文化所传达的非理性的人生观则构成个体获得身心和谐的必要因素 ,故此小说获得了更加普遍的社会意义。在内容设计上美国生活与中国故事平分秋色 ,主人公逐渐与那个神秘的东方同胞拉近距离 ,直至最终融为一体。

    2003年04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汉语称谓英译杂议

    周红民

    汉语称谓语数量庞大 ,文化内涵丰富 ,情感意义复杂 ,与英语称谓形成鲜明差异 ,因此增加了英译的难度。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汉语称谓的特征 ,从文化传播、语用含义和语篇意义对等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称谓英译的可行性。

    2003年04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汉语称谓英译杂议

    周红民

    汉语称谓语数量庞大 ,文化内涵丰富 ,情感意义复杂 ,与英语称谓形成鲜明差异 ,因此增加了英译的难度。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汉语称谓的特征 ,从文化传播、语用含义和语篇意义对等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称谓英译的可行性。

    2003年04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汉语称谓英译杂议

    周红民

    汉语称谓语数量庞大 ,文化内涵丰富 ,情感意义复杂 ,与英语称谓形成鲜明差异 ,因此增加了英译的难度。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汉语称谓的特征 ,从文化传播、语用含义和语篇意义对等的角度来探讨汉语称谓英译的可行性。

    2003年04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 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乔治·穆南的《翻译的理论问题》带给译论初学者的启示

    张晓明

    今年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乔治·穆南的著作《翻译的理论问题》问世 4 0周年。笔者认为 ,乔治·穆南在这部著作中反映出来的科学客观的译学研究态度和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的主张在 4 0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尤其值得译论初学者学习和借鉴。本文拟对上述观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以期为初学者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2003年04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 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乔治·穆南的《翻译的理论问题》带给译论初学者的启示

    张晓明

    今年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乔治·穆南的著作《翻译的理论问题》问世 4 0周年。笔者认为 ,乔治·穆南在这部著作中反映出来的科学客观的译学研究态度和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的主张在 4 0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尤其值得译论初学者学习和借鉴。本文拟对上述观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以期为初学者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2003年04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 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乔治·穆南的《翻译的理论问题》带给译论初学者的启示

    张晓明

    今年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乔治·穆南的著作《翻译的理论问题》问世 4 0周年。笔者认为 ,乔治·穆南在这部著作中反映出来的科学客观的译学研究态度和树立辩证发展的翻译观的主张在 4 0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尤其值得译论初学者学习和借鉴。本文拟对上述观点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以期为初学者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2003年04期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入世后外语人才的素质及培养对策

    徐斌,姚娅萍,胡松法

    入世后的中国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新形势下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并积极探讨了适应时代发展、培养该类人才的主要对策。

    2003年04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入世后外语人才的素质及培养对策

    徐斌,姚娅萍,胡松法

    入世后的中国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新形势下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并积极探讨了适应时代发展、培养该类人才的主要对策。

    2003年04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入世后外语人才的素质及培养对策

    徐斌,姚娅萍,胡松法

    入世后的中国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这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一新形势下 ,本文论述了新时期外语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并积极探讨了适应时代发展、培养该类人才的主要对策。

    2003年04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素质教育与现代高校德育创新探析

    董小龙,孟鸿

    目前 ,“创新”一词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然而 ,在人们谈论教育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 ,却忽视了德育的创新。本文从素质教育和现代德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德育创新的关系入手 ,探讨了进行现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举措。

    2003年04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素质教育与现代高校德育创新探析

    董小龙,孟鸿

    目前 ,“创新”一词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然而 ,在人们谈论教育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 ,却忽视了德育的创新。本文从素质教育和现代德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德育创新的关系入手 ,探讨了进行现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举措。

    2003年04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素质教育与现代高校德育创新探析

    董小龙,孟鸿

    目前 ,“创新”一词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然而 ,在人们谈论教育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 ,却忽视了德育的创新。本文从素质教育和现代德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德育创新的关系入手 ,探讨了进行现代高校德育创新的举措。

    2003年04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论学习“三个代表”与增强党性原则

    李德平

    先进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 ,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现阶段更好的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端正权力动机 ,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不断地增强党员及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003年04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论学习“三个代表”与增强党性原则

    李德平

    先进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 ,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现阶段更好的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端正权力动机 ,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不断地增强党员及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003年04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论学习“三个代表”与增强党性原则

    李德平

    先进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 ,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在现阶段更好的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 ,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端正权力动机 ,正确行使手中权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不断地增强党员及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2003年04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十六大报告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启示

    刘小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十六大报告相关内容的解读 ,提出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几个思路。

    2003年04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十六大报告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启示

    刘小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十六大报告相关内容的解读 ,提出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几个思路。

    2003年04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十六大报告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启示

    刘小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对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十六大报告相关内容的解读 ,提出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几个思路。

    2003年04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英语单词:历史与结构》述评

    卢植

    2003年04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英语单词:历史与结构》述评

    卢植

    2003年04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英语单词:历史与结构》述评

    卢植

    2003年04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外语专业汉语写作课教学实验研究

    张保宁,毛妍君,谢建兆,张勤宝,汤明

    外语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对外语专业恢复开设汉语基础写作课十分必要 ,而且有规律可循 :一是讲求态度 ,树立写作意识 ,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二是抓住文体特点 ,结合范例分析 ,理解和把握写作技巧。三是注重实践 ,多写多练。

    2003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外语专业汉语写作课教学实验研究

    张保宁,毛妍君,谢建兆,张勤宝,汤明

    外语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对外语专业恢复开设汉语基础写作课十分必要 ,而且有规律可循 :一是讲求态度 ,树立写作意识 ,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二是抓住文体特点 ,结合范例分析 ,理解和把握写作技巧。三是注重实践 ,多写多练。

    2003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外语专业汉语写作课教学实验研究

    张保宁,毛妍君,谢建兆,张勤宝,汤明

    外语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对外语专业恢复开设汉语基础写作课十分必要 ,而且有规律可循 :一是讲求态度 ,树立写作意识 ,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二是抓住文体特点 ,结合范例分析 ,理解和把握写作技巧。三是注重实践 ,多写多练。

    2003年04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