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关联·织综·对等——从《螽斯》的几种译文看翻译中对等概念的本质

    赵彦春

    通过《螽斯》的几种译文分析、评价 ,我们试图揭示翻译中对等概念的本质 :对等是受关联和织综所制约的。关联指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投射 ;织综指译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网络。关联和织综共同构成了翻译的动态对等机制 ,是翻译的主要方面——是翻译理论建构应考虑的基本内容、翻译活动应遵循的基本纲领 ,也是译作评价得以进行的基本依据。

    2002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西方译学范式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诘难

    郭勇,傅勇林

    2 0世纪 70至 90年代 ,国际译学界开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 ,反映出西方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视野。为从根本上廓清语言学范式的某些理论误区 ,“文化转向”的倡导者们特地拈出为形式主义者们奉为至宝的规则、规范、契合条件、直译说以及功能等值说等理论要素进行讨论 ,一方面应和传统的古典人文精神 ,一方面回应当代西方整个人文学术界的文化转向潮流 ,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译学研究必须在“打入文本”的同时也着力研究文本的“外部现实”亦即文本的“文化语域”,这是因为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总是同时受制于上述内外两种语域 ,而外部语域作为一种现实存在本来就天然地植根于两种不同的异质文化 ,翻译活动发生于某种文化语域、植根于某种文化同时又进入这种文化 ,故此译学研究从语词文本向文化语域转向 ,这便成了当今学术界天经地义的事情。

    2002年03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老到圆熟 出神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赏析

    董晖

    林译《浮生六记》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译作 ,其翻译策略和方法至今仍可资借鉴。

    2002年03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

    袁彩虹

    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对另一方民族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 ,想当然地按照自己母语文化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去理解 ,这是产生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称之为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者从词汇内涵、文化习俗和价值体系三方面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作者在英语教学中融文化背景教学于语言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002年03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Givenness述评

    柴同文

    本文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回顾了 Givenness的不同形式 ,即布拉格学派的“旧信息”,韩礼德的“已知信息”,然后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 Givenness。通过比较 ,笔者提出了 Givenness的“动态性”观点 ,由此扩大了 Givenness的内涵 ,加深了对 Givenness这一概念的理解。

    2002年03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多视角研究

    贺显斌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空间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制约关系、语言的结构层次与文化、语言类型与文化类型的分布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多学科研究。本文还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侧重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改进国内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对策。

    2002年03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中英文前言作者自称语语用对比研究

    梅美莲

    本文以 50个中文前言和 50个英文前言为语料 ,对中英文前言作者自称语使用的异同情况进行了共时研究。研究表明 ,社会距离是影响中英文前言作者自称语使用的重要因素 ;社会地位差别是决定中文前言作者与读者之间社会距离大小的主要因素 ,而决定英文前言作者与读者之间社会距离大小的是两者间的熟悉程度。总的来说 ,中文前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大于英文前言作者与读者间的社会距离。

    2002年03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论英语面试语境与批评话语意识

    张敏

    英语面试中交际双方存在权势差距 ,由此造成主试和受试双方的不平等交往。在英语教育中树立和培养批评话语意识 ,有助于学习者提高推测话语表层结构之后隐性意识的能力 ,正确理解和表达交际意图 ,调整心态和选择交际策略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和对社会角色的适应能力。

    2002年03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中西方语言教学之比较研究

    王西玲,张小玲

    早在上一世纪的 60年代末 70年代初 ,西方尤其是美国已将语法翻译法视为过时的教学法而将其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较为成功的并正在语言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交际法。在中国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仍在相当范围内使用 ,而现代的交际教学法则因诸多因素在全面推广使用中受到种种限制。本篇文章通过对中西方语言教学的对比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两种语言教学法在中西方的应用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说明。

    2002年03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英语军语的语言特征

    周大军

    军语即军事术语 ,它是表述军事概念的词语 ,是英语军事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军语在使用上具有统一性、简明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语义上具有单义性、准确性和特义性 ;在形式上多使用复合词、缩略语和简明口语。

    2002年03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

    汪德华

    本文论述了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及渊源。探讨了由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文章论述了英汉不同的思维方式 ,以及这两种思维方式在各自的语言结构 ,价值观念及感知取向上的体现。文章旨在说明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了解英汉两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加深理解英汉文化 ,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英汉语言。

    2002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日语在协调人际关系时表现出的几个特点

    赵小宁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化进程中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因为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引起的磨擦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当今语言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跨文化交流首先要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同时要了解该语言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的基本规则和特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那么无论是漂亮的发音还是完全正确的语法 ,都不能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2002年03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罗传伟

    面向以“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为主导的 2 1世纪 ,“将跨文化意识融入外语教学”已势在必行 ;教学实践及测试结果证实了其可行性。

    2002年03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普遍语法中时体表现形式的归属

    张立平

    英汉语中的时体表现形式的归属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就英语而言 ,从对时体的命名、划分 ,到时体的用法 ,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而对汉语的时体争论就更是百花齐放 ,众论不一。传统语法观点认为汉语中只有体范畴 ,没有时范畴。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一个化繁为简的办法 ,即将时和体统归于 T范畴 ;时体表现形式作为动词词缀 ,在词库中产生 ,它们所带有的时体特征都在 T位得到核查。

    2002年03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互动式听力教学及其三个环节

    张明娟

    互动式听力教学是以认知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及听力理论和记忆心理规律为基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分为听前、听时、听后三个环节 ,强调语言输入与输出相结合 ,注重交际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 ,加强语言的内化过程。

    2002年03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论修辞话语的解构性

    鞠玉梅

    本文探讨了修辞话语的解构性特点 ,简要分析了解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修辞的解构性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即语相形式上的创造性、词汇运用的非逻辑性、句式选择上的变异性与意义的不定性。最后指出了了解与研究修辞话语的解构性特点的意义。

    2002年03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俄英汉前、后缀构词法比较

    张兰芬

    本文对分属不同语言体系的俄英汉三种语言的前、后缀构词方法进行了对比 ,列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并揭示了三种语言中词汇的日益国际化趋势以及词汇对比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002年03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网络德语教学初探

    胡忠利

    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试图在具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功能 ,就培养学生适应新时期的学习文化 ,积极自主进行语言学习以及优化学生德语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 ,探讨目前我国德语专业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越性 ,开展网络德语教学的可能性。

    2002年03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从“克隆”一词谈起

    秦国林

    为了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 ,各国都音译借用了外国的词汇。音译词的使用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些音译词在汉语中固定下来 ;有些改用其他汉字或被其他汉语单词所代替 ;有些则从汉语中消失。在具体使用音译词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当汉语中有能准确表达某一外语词汇词义的情况下 ,应使用汉语原有的词汇 ;当音译词的汉字能使人对词义产生误解时 ,应另用其他汉字或采取直译或意译方法 ;在汉语语言文字中应尽力避免使用拉丁字母构成的词或其他非汉语词汇 ;新闻媒体的对象是全国人民 ,在指导和推广汉语语言上起着重要作用 ,因而在使用音译词时应慎重。

    2002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英语成语灵活变异探讨

    孙立成

    成语灵活变异是作家个人的应急用法 ,靠关键词替换改变其修辞韵味。本文讨论四种词汇替换方法 ,并指出如何使用原成语框架 ,或改变其框架创造变异。文章后半部分阐述作者如何试图把灵活变异分为单项和双项替换两大类别进行纵聚合研究。

    2002年03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试论英语教学中学生成绩评估体系新模式

    黄爱凤

    学生成绩评估的方法和目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而传统的评估体系又暴露出种种弊端 ,因此 ,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国际流行的多种评估方法 ,总结出一套以人为本 ,以掌握学习内容为原则对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估的评估体系。该体系重视“过程评估 (process evaluation)与终极评估 (final evaluation)相结合 ,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教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教学实践证明 ,该评估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体现了很多的优越性。

    2002年03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大学外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思路

    韩慧卿

    外语专业学生要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要与英语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 ,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对未来大学教育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002年03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外语教师教学威信的确立及其自我培养

    王蓓

    如何确立外语教师的教学威信和提高教学质量 ,是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和师德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外语教师教学威信确立所包含的思想威信、品德威信、学识威信、教学威信、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人格魅力等六个方面的因素予以探讨 ,提出高尚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授课艺术是确立教师威信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应是正确思想的宣传者 ,科学文化知识的播种者 ,优秀思想品质的体现者。

    2002年03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弹性编班制”的思考和构想

    王珊

    本文首次明确提出“弹性编班制”这一概念 ,阐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教学管理改革 ,实行“弹性编班制”的必要性、时代性和理念根据 ,并提出实行编班制度弹性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2002年03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对《宠儿》中数字蕴涵义的分析

    王小刚,黄震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 ,莫里森使用了大量的数字 ,这些数字蕴涵着纯数学意义以外更为丰富的意义。本文试图分析这些数字所蕴涵的意义 ,这些数字包括 1 2 4 ,2 ,3,5,6,7等等。

    2002年03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马尔库塞与审美乌托邦

    张丽娜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审美乌托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美学和艺术理论有着浓厚的审美乌托邦色彩。面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压抑性现实 ,他构想了一种非压抑性文明 ,希望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来抗衡现实 ,解放人性 ,实现审美乌托邦的理想。

    2002年03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关于编辑工作的哲学思考

    郑荣

    哲学与编辑工作并不是毫不相干的 ,哲学与编辑工作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编辑流程中蕴涵着哲学的思想与方法 ,从哲学的高度理性地思考和处理编辑过程中的政治与学术、内容与形式、专家与杂家、编辑与作者、编辑与读者等等问题 ,对于促进编辑实践的发展、建立科学的编辑学学科体系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2年03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陕西旅游业将向何处去

    陈锋仪

    加入 WTO将会给我国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就陕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陕西旅游业迎接 WTO的相关对策。

    2002年03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干旱区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李开宇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已被列为西部大开发的两大任务之一。加强西部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对促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榆林城市景观的历史变迁、现状格局与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存在的问题分析 ,提出改善榆林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基本途径。

    2002年03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中华传统伦理与现代人的素质培养

    王玉楼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曾经创造过一个又一个辉煌盛世 ,同时也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灿烂文化。而其独具特色的伦理文化 ,以其深厚的底蕴成为我们当代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这一伦理文化遗产中挖掘、找寻现代社会人品质塑造的途径、方法 ,对于塑造和培养适合新世纪、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知识经济社会里 ,知识丰富、意识健全、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是一个完整的人才体系。为此 ,教育改革成了当务之急 ,素质的培养也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2002年03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屈宝爱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工会组织面临着更加繁重和艰巨的任务。工会干部应转变观念 ,抓住机遇 ,加强、保护、调动、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2002年03期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关于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王三昌

    本文从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坚持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 ;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 ,探讨了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需要做好的工作

    2002年03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谭立君

    本文从信息网络时代的概念、特点入手 ,论述了信息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并提出如何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阵地 ,更好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2年03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论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

    李小琪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挑战 ,本文认为加强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非常重要 ,进而探讨了图书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内容、途径及应注意的问题。

    2002年03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王静

    21世纪的人才是高素质、高智能的一代新人 ,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重视人格培养与教育 ,本文从人格的内涵与外延、人格建设的思路、发展现状等几方面深入进行剖析 ,努力使大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现代、高尚的方向发展。

    2002年03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