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 英、汉空间量度语义系统对比研究

    刘桂玲;杨忠;

    英、汉空间量度语义系统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且表达基本相同的概念。两个系统中都包含维度义、位置义和距离义,都包含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概念,垂直维度认知中区分方向性。体积概念和长度概念是英、汉空间量度中的基本概念,两种空间量度系统中都能表达数值记量和非数值记量。英、汉空间量度词在维度义、位置义和距离义间发生转移,所描述的方向和凸显维度数目都发生泛化。以上是基本层面上两种空间量度概念的共性。英语空间量度词的数目多于汉语空间量度词,英语对于整体维度和凸显维度概念化和表征更详细,汉语对凸显维度与非凸显维度、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概念都有详细的概念化和表征。从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典释义和词汇化状况可见,在概念化空间量度时英语使用者整体思维和凸显思维并重,汉语使用者更侧重整体思维。各个维度词汇化详略度的差异体现了组合层面上不同语言语义概念化和表征的差异。

    2019年02期 v.27;No.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英、汉空间量度语义系统对比研究

    刘桂玲;杨忠;

    英、汉空间量度语义系统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且表达基本相同的概念。两个系统中都包含维度义、位置义和距离义,都包含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概念,垂直维度认知中区分方向性。体积概念和长度概念是英、汉空间量度中的基本概念,两种空间量度系统中都能表达数值记量和非数值记量。英、汉空间量度词在维度义、位置义和距离义间发生转移,所描述的方向和凸显维度数目都发生泛化。以上是基本层面上两种空间量度概念的共性。英语空间量度词的数目多于汉语空间量度词,英语对于整体维度和凸显维度概念化和表征更详细,汉语对凸显维度与非凸显维度、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概念都有详细的概念化和表征。从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典释义和词汇化状况可见,在概念化空间量度时英语使用者整体思维和凸显思维并重,汉语使用者更侧重整体思维。各个维度词汇化详略度的差异体现了组合层面上不同语言语义概念化和表征的差异。

    2019年02期 v.27;No.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英汉语法体标记的内在共性与启示

    姜兆梓;

    英汉语法体形式标记具有共性,与"领有"和"存在"形式标记呈现一致性:即英汉完成体与"领有"借助HAVE(有)标记,进行体和"存在"借助介词标记。语法形式上的共性预示了语法体貌意义上的一致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进行体中动词-ing形式的渊源以及BE的本质属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英汉语法体标记的内在共性与启示

    姜兆梓;

    英汉语法体形式标记具有共性,与"领有"和"存在"形式标记呈现一致性:即英汉完成体与"领有"借助HAVE(有)标记,进行体和"存在"借助介词标记。语法形式上的共性预示了语法体貌意义上的一致性。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进行体中动词-ing形式的渊源以及BE的本质属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多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汉语交际冲突类型

    黄一丹;

    汉语多元文化社区的发展,使多人多元文化汉语交际冲突不断凸显。本文从自建多人多元文化语境的汉语交际冲突语料库中选取真实案例,借鉴施拉姆人际交流环式模式,构建多人多元文化汉语交际冲突框架:多人交际常规冲突类型和多人交际失序冲突类型;其中多人交际常规冲突类型下分:1)主导型冲突模式; 2)替换型冲突模式。通过图示模型来展示、分析交际冲突各类型的表现、导因,探讨多元文化交际冲突的化解策略,以构建顺畅和谐的汉语言生活,促进新时代多元文化汉语言语社区和谐发展。

    2019年02期 v.27;No.9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多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汉语交际冲突类型

    黄一丹;

    汉语多元文化社区的发展,使多人多元文化汉语交际冲突不断凸显。本文从自建多人多元文化语境的汉语交际冲突语料库中选取真实案例,借鉴施拉姆人际交流环式模式,构建多人多元文化汉语交际冲突框架:多人交际常规冲突类型和多人交际失序冲突类型;其中多人交际常规冲突类型下分:1)主导型冲突模式; 2)替换型冲突模式。通过图示模型来展示、分析交际冲突各类型的表现、导因,探讨多元文化交际冲突的化解策略,以构建顺畅和谐的汉语言生活,促进新时代多元文化汉语言语社区和谐发展。

    2019年02期 v.27;No.9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语言学研究

  • 语用学视阙下十九大英文报告中指示语“we”的指称分析

    耿雯雯;谢朝群;

    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报告的英文版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结合语用学中的关联论和顺应论,对"we"报告中指称内容分析的结果显示,即使在同一语篇中,"we"的指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模糊动态的。在使用效果上,多与情态动词搭配使用的"we"起号召、警示等作用。具体来说,限于特定群体的自指型"we"多强调责任与使命;泛他指的"we"可作社交指示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产生共感,引发共鸣。

    2019年02期 v.27;No.94 16-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语用学视阙下十九大英文报告中指示语“we”的指称分析

    耿雯雯;谢朝群;

    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报告的英文版是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结合语用学中的关联论和顺应论,对"we"报告中指称内容分析的结果显示,即使在同一语篇中,"we"的指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模糊动态的。在使用效果上,多与情态动词搭配使用的"we"起号召、警示等作用。具体来说,限于特定群体的自指型"we"多强调责任与使命;泛他指的"we"可作社交指示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产生共感,引发共鸣。

    2019年02期 v.27;No.94 16-2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为什么心智哲学的学术资源可以用于语言研究?

    邱晋;廖巧云;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是徐盛桓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基于意识本质探索的科学研究前沿所构建的符合汉语研究实际的创新性理论探索。徐盛桓将心智哲学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为语言研究服务的五大观点,即计算观、意识观、意向观、涌现观和拓扑观。本文在对心智哲学发展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国内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现状进行评述,并对心智哲学视域下语言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019年02期 v.27;No.9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为什么心智哲学的学术资源可以用于语言研究?

    邱晋;廖巧云;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是徐盛桓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基于意识本质探索的科学研究前沿所构建的符合汉语研究实际的创新性理论探索。徐盛桓将心智哲学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为语言研究服务的五大观点,即计算观、意识观、意向观、涌现观和拓扑观。本文在对心智哲学发展历程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国内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现状进行评述,并对心智哲学视域下语言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2019年02期 v.27;No.9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构式搭配分析法:用法·优势·意义——以英语way构式为例

    王欢;林正军;

    语料库语言学为计算词项和构式搭配关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本文以英语way构式为例,介绍构式搭配分析法的主要功能和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通过比较构式搭配分析法、对数比值比、互信息值和卡方值对way构式的计算分析,阐明其在理论与方法上的优势和选择这种方法的理据。这对精准认识、熟练掌握和广泛推广构式搭配分析法具有一定价值。

    2019年02期 v.27;No.94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构式搭配分析法:用法·优势·意义——以英语way构式为例

    王欢;林正军;

    语料库语言学为计算词项和构式搭配关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本文以英语way构式为例,介绍构式搭配分析法的主要功能和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同时,通过比较构式搭配分析法、对数比值比、互信息值和卡方值对way构式的计算分析,阐明其在理论与方法上的优势和选择这种方法的理据。这对精准认识、熟练掌握和广泛推广构式搭配分析法具有一定价值。

    2019年02期 v.27;No.94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论微电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以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为例

    黄洁;何芬;

    微电影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具有叙事性、精炼性、模态多样性等特征。本文以Lakoff&Johnson(1980)的概念隐喻以及Forceville&Urios-Aparisi(2009)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类特征,对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涉及三种概念隐喻:味觉隐喻、事件隐喻和实体隐喻,例如:心情是味道,爱情是旅行,爱是益达; 2)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既涉及图像、口头符号、书面符号、音乐等多种模态的互动,还涉及隐喻和转喻的互动、隐喻的平行式互动和上下式互动等多种隐喻和转喻互动模式; 3)通过声音、图像等表征的多模态隐喻和以语言为主的单模态隐喻有同有异。二者都涉及相同的概念隐喻,这说明概念隐喻具有跨模态普遍性。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概念隐喻的呈现方式,同时表明多模态隐喻具有动态性和综合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论微电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以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为例

    黄洁;何芬;

    微电影广告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具有叙事性、精炼性、模态多样性等特征。本文以Lakoff&Johnson(1980)的概念隐喻以及Forceville&Urios-Aparisi(2009)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类特征,对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广告涉及三种概念隐喻:味觉隐喻、事件隐喻和实体隐喻,例如:心情是味道,爱情是旅行,爱是益达; 2)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建构既涉及图像、口头符号、书面符号、音乐等多种模态的互动,还涉及隐喻和转喻的互动、隐喻的平行式互动和上下式互动等多种隐喻和转喻互动模式; 3)通过声音、图像等表征的多模态隐喻和以语言为主的单模态隐喻有同有异。二者都涉及相同的概念隐喻,这说明概念隐喻具有跨模态普遍性。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概念隐喻的呈现方式,同时表明多模态隐喻具有动态性和综合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身份多模态话语构建的个体化研究——以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为例

    郑洁;

    运用Maton的合法化语码理论、Martin的评价系统以及Cléirigh分类的身体语言系统,结合田野调查和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方法,分析在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阶段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人的监督人进行调查的话语中,监督人如何运用个体意库中的语言及身体语言构建自身身份。研究结果表明,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专门性"原则应用于司法活动中个体身份的识别,拓展了个体化理论在司法语篇中的运用。监督人在适用前调查评估阶段构建的两种身份促使司法工作人员作出建议犯罪人社区服刑的评估意见,影响法院作出犯罪人适用社区矫正的判决和裁定。

    2019年02期 v.27;No.9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身份多模态话语构建的个体化研究——以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为例

    郑洁;

    运用Maton的合法化语码理论、Martin的评价系统以及Cléirigh分类的身体语言系统,结合田野调查和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方法,分析在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阶段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人的监督人进行调查的话语中,监督人如何运用个体意库中的语言及身体语言构建自身身份。研究结果表明,合法化语码理论中的"专门性"原则应用于司法活动中个体身份的识别,拓展了个体化理论在司法语篇中的运用。监督人在适用前调查评估阶段构建的两种身份促使司法工作人员作出建议犯罪人社区服刑的评估意见,影响法院作出犯罪人适用社区矫正的判决和裁定。

    2019年02期 v.27;No.9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基于语料库的有益性话语评价语义系统建构研究

    魏榕;

    本研究以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和功能语义系统为理论框架,以有益性话语《瓦尔登湖》为语料,采用语料库方法提取评价性语义配置,建立有益性话语的评价语义框架,考察不同类别的语义配置是否能够反映有益性话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哲学观。研究结果显示:《瓦尔登湖》中出现6种评价语义(动作性评价语义、心理性评价语义、关系性评价语义、行为性评价语义、交流性评价语义和存在性评价语义),这些语义类型均能反应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说明评价语义系统可以应用到未来有益性话语研究中。

    2019年02期 v.27;No.9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 基于语料库的有益性话语评价语义系统建构研究

    魏榕;

    本研究以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和功能语义系统为理论框架,以有益性话语《瓦尔登湖》为语料,采用语料库方法提取评价性语义配置,建立有益性话语的评价语义框架,考察不同类别的语义配置是否能够反映有益性话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哲学观。研究结果显示:《瓦尔登湖》中出现6种评价语义(动作性评价语义、心理性评价语义、关系性评价语义、行为性评价语义、交流性评价语义和存在性评价语义),这些语义类型均能反应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说明评价语义系统可以应用到未来有益性话语研究中。

    2019年02期 v.27;No.94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研究

  •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流利性的多维度和测量研究

    蒋长刚;戴劲;

    口语流利性可以从语流、速度、停顿和修复四个维度以及14个测量指标来考察。通过分析49篇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说明文的流利性与口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14个指标可以解释75%以上的口语成绩,流畅性中的语流和速度对口语成绩的贡献更大;流畅性中的音节总数、产出实际时长、语速和平均语流长四个指标区分力最强。本研究对口语量化分析与口语自动评分具有一定启示。

    2019年02期 v.27;No.9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流利性的多维度和测量研究

    蒋长刚;戴劲;

    口语流利性可以从语流、速度、停顿和修复四个维度以及14个测量指标来考察。通过分析49篇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说明文的流利性与口语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14个指标可以解释75%以上的口语成绩,流畅性中的语流和速度对口语成绩的贡献更大;流畅性中的音节总数、产出实际时长、语速和平均语流长四个指标区分力最强。本研究对口语量化分析与口语自动评分具有一定启示。

    2019年02期 v.27;No.94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从音系视角探讨二语学习者输入和输出问题

    朱立刚;王红岩;

    半个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研究历经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等理论发展阶段,日益成为语言学研究焦点。在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关系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分歧。音系习得(phonological acquisition)是第二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音系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不容忽视。本文将从音系学视角出发,对西方音系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该问题上所持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习得实例的优选论分析,进一步支持二语输出模式应该综合反映"普遍语法机制和输入环境的交互关系"的认识。

    2019年02期 v.27;No.9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从音系视角探讨二语学习者输入和输出问题

    朱立刚;王红岩;

    半个世纪以来,二语习得研究历经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等理论发展阶段,日益成为语言学研究焦点。在学习者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关系问题上,学界一直存在分歧。音系习得(phonological acquisition)是第二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音系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不容忽视。本文将从音系学视角出发,对西方音系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该问题上所持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习得实例的优选论分析,进一步支持二语输出模式应该综合反映"普遍语法机制和输入环境的交互关系"的认识。

    2019年02期 v.27;No.9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应用效应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的课程内容改革

    高玉英;刘晓燕;

    本研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原则,在北京市属某高校大学英语一年级尝试课程内容改革,开展学科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范式,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反思日志、调查问卷、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发现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写作、口头交际能力及认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认可度最高的是课题型项目;同时学生在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写作与翻译成绩提高显著。

    2019年02期 v.27;No.9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应用效应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的课程内容改革

    高玉英;刘晓燕;

    本研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原则,在北京市属某高校大学英语一年级尝试课程内容改革,开展学科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范式,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反思日志、调查问卷、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发现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写作、口头交际能力及认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认可度最高的是课题型项目;同时学生在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写作与翻译成绩提高显著。

    2019年02期 v.27;No.9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任务型交互活动中的意义协商与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袁兮茗;

    本研究以25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考察英语学习者在观点差和信息差两种不同类型任务驱动下的交互活动中如何对遇到的生词进行意义协商,以及任务类型对意义协商的影响,研究学习者是否能够在协商完成交互任务的过程中附带习得词汇。结果表明,任务类型对学习者词汇意义协商的量和形式影响显著。信息差任务能够引发较多词汇协商行为的产生,而词汇深层意义的协商则更多发生在观点差任务中。不同任务类型不但可以积极促进意义协商并达到一定的准确率,还可以让学习者有效注意并习得目标词。

    2019年02期 v.27;No.9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任务型交互活动中的意义协商与词汇附带习得研究

    袁兮茗;

    本研究以25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考察英语学习者在观点差和信息差两种不同类型任务驱动下的交互活动中如何对遇到的生词进行意义协商,以及任务类型对意义协商的影响,研究学习者是否能够在协商完成交互任务的过程中附带习得词汇。结果表明,任务类型对学习者词汇意义协商的量和形式影响显著。信息差任务能够引发较多词汇协商行为的产生,而词汇深层意义的协商则更多发生在观点差任务中。不同任务类型不但可以积极促进意义协商并达到一定的准确率,还可以让学习者有效注意并习得目标词。

    2019年02期 v.27;No.9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翻译理论与实践

  •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译者话语构建策略探究

    张生祥;张翰旭;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通过语言手段将原文的含义尽可能在译入语环境中还原或表征出来,而且在文本转换中有意无意地通过特殊的话语方式表达自己,即翻译过程就是译者话语构建的过程。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一般通过调整篇章结构、使用"前景化"语言转换、增加副文本内容等方式实现其话语建构的目的,尽可能表述自我、传达自我、彰显自我。分析葛浩文在其《红高粱家族》英译中的译者话语建构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译者的主体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译者话语构建策略探究

    张生祥;张翰旭;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通过语言手段将原文的含义尽可能在译入语环境中还原或表征出来,而且在文本转换中有意无意地通过特殊的话语方式表达自己,即翻译过程就是译者话语构建的过程。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一般通过调整篇章结构、使用"前景化"语言转换、增加副文本内容等方式实现其话语建构的目的,尽可能表述自我、传达自我、彰显自我。分析葛浩文在其《红高粱家族》英译中的译者话语建构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译者的主体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翻译学的批判和批判性的翻译研究——读《当代译学批判》

    刘甜;

    综观今日翻译学界,解构之风日甚,传统译学的理论基石"忠实""对等"面临倾覆之险。《当代译学批判》一书坚持学术思考的独立性,借解构主义的方法对自翻译研究学派以降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了精要的梳理、解构和批判性研究,指出西方当代译论在回答译学基本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澄清种种误读与偏见,揭示翻译活动的本质,并探讨当代译学的发展与趋势,倡议译学界志同道合的学者齐心协力、共同研究,促成传统译论与当代译论的相互沟通、彼此接纳,建立译学新系统。

    2019年02期 v.27;No.9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翻译学的批判和批判性的翻译研究——读《当代译学批判》

    刘甜;

    综观今日翻译学界,解构之风日甚,传统译学的理论基石"忠实""对等"面临倾覆之险。《当代译学批判》一书坚持学术思考的独立性,借解构主义的方法对自翻译研究学派以降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了精要的梳理、解构和批判性研究,指出西方当代译论在回答译学基本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澄清种种误读与偏见,揭示翻译活动的本质,并探讨当代译学的发展与趋势,倡议译学界志同道合的学者齐心协力、共同研究,促成传统译论与当代译论的相互沟通、彼此接纳,建立译学新系统。

    2019年02期 v.27;No.94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理雅各《诗经》译介副文本的变化探究

    蔡华;

    《诗经》作为中国典籍五经之一,不仅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中国经典》系列译作之一,而且是他先后两次重新译编的复译对象。三个版本的《诗经》英译本中,译介副文本的变化代表着译者为读者设置了不同的阅读视阈,也蕴含着译者对《诗经》译介不同的定位与阐释的循环,此即理雅各《诗经》英译经典化的成因与特质。

    2019年02期 v.27;No.9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理雅各《诗经》译介副文本的变化探究

    蔡华;

    《诗经》作为中国典籍五经之一,不仅是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中国经典》系列译作之一,而且是他先后两次重新译编的复译对象。三个版本的《诗经》英译本中,译介副文本的变化代表着译者为读者设置了不同的阅读视阈,也蕴含着译者对《诗经》译介不同的定位与阐释的循环,此即理雅各《诗经》英译经典化的成因与特质。

    2019年02期 v.27;No.94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网络环境下汉语词义变迁及其翻译之认知探索

    乐国斌;于洁;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汇、语法和语音三方面,其中语汇和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因而最容易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语汇和词义往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萌发、发展、消亡,而当代的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剧了语汇的变化。根据认知学的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审察源语语汇的图式,分析该图式可能允准的不同例示,并根据语言使用事件的语境找出具有最佳关联的目的语例示,最终得出合宜的译文。

    2019年02期 v.27;No.9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网络环境下汉语词义变迁及其翻译之认知探索

    乐国斌;于洁;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汇、语法和语音三方面,其中语汇和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因而最容易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语汇和词义往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萌发、发展、消亡,而当代的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剧了语汇的变化。根据认知学的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审察源语语汇的图式,分析该图式可能允准的不同例示,并根据语言使用事件的语境找出具有最佳关联的目的语例示,最终得出合宜的译文。

    2019年02期 v.27;No.9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翻译与中国文学“走出去”

  • 20世纪初鲁迅作品外译实践对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郭彦娜;

    翻译是中西文学对话的重要方式。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严重失衡,更凸显了对外译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批评政府译介模式,对个人译出模式鲜有关注。本文以20世纪前叶鲁迅作品在法国的译介为例,从翻译立场、译本选择、译介策略等方面分析敬隐渔、徐仲年和张奠亚等旅法留学生的个人译出实践,通过探讨鲁迅作品早期海外译介和传播,为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有效开展提供可借鉴的原则和方法。

    2019年02期 v.27;No.9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20世纪初鲁迅作品外译实践对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郭彦娜;

    翻译是中西文学对话的重要方式。近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严重失衡,更凸显了对外译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批评政府译介模式,对个人译出模式鲜有关注。本文以20世纪前叶鲁迅作品在法国的译介为例,从翻译立场、译本选择、译介策略等方面分析敬隐渔、徐仲年和张奠亚等旅法留学生的个人译出实践,通过探讨鲁迅作品早期海外译介和传播,为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有效开展提供可借鉴的原则和方法。

    2019年02期 v.27;No.9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本土化:中国文学作品的印度传播之路

    曾琼;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国家;莫迪政府推行提高印地语地位的措施;印度的畅销英语书籍主要集中在教育类。这三点决定了中国文学作品进入印度,应使译本语言本土化。印度出版市场高度碎片化,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出版必须与印度政府支持的出版社、印度本土传统大出版社、国际出版社印度分部有针对性合作,同时兼顾新兴的电子出版方式。印度的大发行商往往也是出版商,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行也应尽量与印度本土发行渠道合作。在文本翻译本土化和本地出版传播渠道畅通的基础上,中国文学作品将更顺畅地进入印度市场。

    2019年02期 v.27;No.94 95-9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本土化:中国文学作品的印度传播之路

    曾琼;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国家;莫迪政府推行提高印地语地位的措施;印度的畅销英语书籍主要集中在教育类。这三点决定了中国文学作品进入印度,应使译本语言本土化。印度出版市场高度碎片化,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出版必须与印度政府支持的出版社、印度本土传统大出版社、国际出版社印度分部有针对性合作,同时兼顾新兴的电子出版方式。印度的大发行商往往也是出版商,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行也应尽量与印度本土发行渠道合作。在文本翻译本土化和本地出版传播渠道畅通的基础上,中国文学作品将更顺畅地进入印度市场。

    2019年02期 v.27;No.94 95-9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非英语语种研究专栏

  • 文学电影化:《人的命运》之电影艺术解析

    周权;张平;

    《人的命运》中,作者马尔罗首先精心策划了小说电影化的开篇,随后又在整体的故事叙述中运用了电影化的技巧,与此同时,还在小说中折射出了其另外一篇文章"电影心理学概说"的诸多思想,从开篇布局,整体架构和互文展现三个方面呈现了作品"电影化"的文学艺术,并将荒诞哲学理念渗透其中,既保证了小说的艺术性,也实现了小说的理念性和美学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文学电影化:《人的命运》之电影艺术解析

    周权;张平;

    《人的命运》中,作者马尔罗首先精心策划了小说电影化的开篇,随后又在整体的故事叙述中运用了电影化的技巧,与此同时,还在小说中折射出了其另外一篇文章"电影心理学概说"的诸多思想,从开篇布局,整体架构和互文展现三个方面呈现了作品"电影化"的文学艺术,并将荒诞哲学理念渗透其中,既保证了小说的艺术性,也实现了小说的理念性和美学性。

    2019年02期 v.27;No.94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弗·马卡宁小说《损失》的动词隐转喻文本建构分析

    于双雁;

    在弗·马卡宁的小说《损失》里,"损失"主题阐释的任务分别落到了"挖掘"和"呼喊"两组动词的隐喻与转喻操作上。横向层面上,动词"挖掘"的隐喻过程具有建立虚实、真假比照的功能。纵向层面上,动词"呼喊"的转喻生成辅助揭示了"挖掘"隐喻过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两个动词在文本中的隐喻与转喻生成都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进行,蕴含着一致的叙述动机。这两组动词具有组合与聚合文本结构的建构功能,具有焊接情节、引导叙事逻辑的作用。通过动词的隐喻与转喻操作,小说的主题自动澄明:"损失"即是找寻不回的过去,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种缺失。

    2019年02期 v.27;No.9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弗·马卡宁小说《损失》的动词隐转喻文本建构分析

    于双雁;

    在弗·马卡宁的小说《损失》里,"损失"主题阐释的任务分别落到了"挖掘"和"呼喊"两组动词的隐喻与转喻操作上。横向层面上,动词"挖掘"的隐喻过程具有建立虚实、真假比照的功能。纵向层面上,动词"呼喊"的转喻生成辅助揭示了"挖掘"隐喻过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两个动词在文本中的隐喻与转喻生成都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进行,蕴含着一致的叙述动机。这两组动词具有组合与聚合文本结构的建构功能,具有焊接情节、引导叙事逻辑的作用。通过动词的隐喻与转喻操作,小说的主题自动澄明:"损失"即是找寻不回的过去,是人的精神上的一种缺失。

    2019年02期 v.27;No.9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基于《酒店礼宾员》的日语敬语动词定量考察及其教学启示

    韩新红;

    敬语是日语教学的重点兼难点。2013年,任丽洁发表了一篇关于日语敬语动词教学的文章,该文关于敬语动词的分类与2007年日本颁布的『敬語の指針』有明显的偏差,这直接导致其所得结论有失偏颇,可是至今尚未听到质疑的声音。本文以『敬語の指針』为依据,通过对日剧《酒店礼宾员》中各类敬语动词的出现频率进行定量调查,并与前文观点进行对比,指出其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敬语动词教学的重点内容及优先顺序,以期为日语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2019年02期 v.27;No.94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 基于《酒店礼宾员》的日语敬语动词定量考察及其教学启示

    韩新红;

    敬语是日语教学的重点兼难点。2013年,任丽洁发表了一篇关于日语敬语动词教学的文章,该文关于敬语动词的分类与2007年日本颁布的『敬語の指針』有明显的偏差,这直接导致其所得结论有失偏颇,可是至今尚未听到质疑的声音。本文以『敬語の指針』为依据,通过对日剧《酒店礼宾员》中各类敬语动词的出现频率进行定量调查,并与前文观点进行对比,指出其问题所在,进而提出敬语动词教学的重点内容及优先顺序,以期为日语教学提供新的参考。

    2019年02期 v.27;No.94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 对恶魔神话的重构与戏仿——评图尼埃小说《桤木王》

    杨阳;

    《桤木王》是法国"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尼埃的代表作,作者从一名二战囚犯的独特视角入手,通过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融合戏谑、嘲讽的口吻,结合富含象征性的征兆与指涉,再现了二战背景下,一个源于历史真实又颇具虚幻色彩的恶魔神话。小说所传达的善恶观已远超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观,它旨在唤起读者对社会、历史、战争以及人性的思考,启迪读者用矛盾的视角与批判的思维重新审视人性及人类社会。

    2019年02期 v.27;No.9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对恶魔神话的重构与戏仿——评图尼埃小说《桤木王》

    杨阳;

    《桤木王》是法国"新寓言派"作家米歇尔·图尼埃的代表作,作者从一名二战囚犯的独特视角入手,通过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融合戏谑、嘲讽的口吻,结合富含象征性的征兆与指涉,再现了二战背景下,一个源于历史真实又颇具虚幻色彩的恶魔神话。小说所传达的善恶观已远超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观,它旨在唤起读者对社会、历史、战争以及人性的思考,启迪读者用矛盾的视角与批判的思维重新审视人性及人类社会。

    2019年02期 v.27;No.9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劳伦斯小说疾病话语的隐喻解读

    丁礼明;

    现代医学对流行病发生的解释由于地域区分和文化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表达形态。历代文人贤哲对这些复杂的医学问题研究虽然角度各异,但都有所建树。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疾病隐喻"的理念。桑塔格认为,如果结合病理知识和文化特征我们会发现,特定时代都会有肺结核、癌症和心脏病等标志性和地方性流行病的发生。从文学视野看这些疾病话语可以视作个体性格和文化特征的象征符号。借助劳伦斯小说疾病话语的隐喻研究,读者可以理解桑塔格道出该理念的文化实质和真实意图。

    2019年02期 v.27;No.94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劳伦斯小说疾病话语的隐喻解读

    丁礼明;

    现代医学对流行病发生的解释由于地域区分和文化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表达形态。历代文人贤哲对这些复杂的医学问题研究虽然角度各异,但都有所建树。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疾病隐喻"的理念。桑塔格认为,如果结合病理知识和文化特征我们会发现,特定时代都会有肺结核、癌症和心脏病等标志性和地方性流行病的发生。从文学视野看这些疾病话语可以视作个体性格和文化特征的象征符号。借助劳伦斯小说疾病话语的隐喻研究,读者可以理解桑塔格道出该理念的文化实质和真实意图。

    2019年02期 v.27;No.94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希姆博尔斯卡诗歌的“问题”意识

    杨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具有浓郁的"问题"意识。她与世界对话的基本态度是以"我不知道"为基点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求索意识铸就了其诗歌创作中的"问题"意识;同时,她以哲理诗为探究"问题"的载体,因为哲理诗与"问题"意识是理性与诗情的最好搭档;她所关注的问题多是自然之事、生活之事,在平常之事中实现问题探究和哲理显现;在诗句处理上,她通常以问题为中心,善于连续发问,催生诗与理融合的美感和力量。

    2019年02期 v.27;No.94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希姆博尔斯卡诗歌的“问题”意识

    杨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创作具有浓郁的"问题"意识。她与世界对话的基本态度是以"我不知道"为基点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求索意识铸就了其诗歌创作中的"问题"意识;同时,她以哲理诗为探究"问题"的载体,因为哲理诗与"问题"意识是理性与诗情的最好搭档;她所关注的问题多是自然之事、生活之事,在平常之事中实现问题探究和哲理显现;在诗句处理上,她通常以问题为中心,善于连续发问,催生诗与理融合的美感和力量。

    2019年02期 v.27;No.94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征稿启事

    <正>《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主办,为我国唯一的莎士比亚研究学术刊物。现特向海内外莎学专家、莎学爱好者征稿。莎士比亚研究在世界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多世纪里,几代中国学者为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决定在原有《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1年创刊)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学术集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暂定为

    2019年02期 v.27;No.9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征稿启事

    <正>《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主办,为我国唯一的莎士比亚研究学术刊物。现特向海内外莎学专家、莎学爱好者征稿。莎士比亚研究在世界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多世纪里,几代中国学者为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决定在原有《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1年创刊)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学术集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暂定为

    2019年02期 v.27;No.94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正>1.《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稿件格式要求和规范请参见我刊已出版的各期杂志,或登陆本刊网站:http://xwxb.xisu.edu.cn/,浏览并了解我刊投稿须知、新版稿件体例、期刊简介、期刊动态、过刊目录等,也可登陆中国知网下载并查阅本刊过往刊发的文章。2.来稿请力求精炼,论文字数以7000-10000字为宜,书评不超过5000字。电子文稿请用WORD文档。来稿应附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所有信息应与中文内容对应一致。

    2019年02期 v.27;No.94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正>1.《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稿件格式要求和规范请参见我刊已出版的各期杂志,或登陆本刊网站:http://xwxb.xisu.edu.cn/,浏览并了解我刊投稿须知、新版稿件体例、期刊简介、期刊动态、过刊目录等,也可登陆中国知网下载并查阅本刊过往刊发的文章。2.来稿请力求精炼,论文字数以7000-10000字为宜,书评不超过5000字。电子文稿请用WORD文档。来稿应附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所有信息应与中文内容对应一致。

    2019年02期 v.27;No.94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