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岭;陈万会;
本文提出,基于康德的观点,"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直观与概念两者缺一不可。要对比研究英汉语时间性语法范畴,有必要首先区分功能性语言范畴和语言形式或结构性范畴,并在方法论层面实现宏观语言学转向、系统观转向和历史与认知转向。本文引入"时间标记系统"这一概念,丰富语言研究的元话语系统,并建立合适的、共同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这个框架能够须同时适应英语和汉语中时间标记手段的分析,能够把所比项目或系统同时纳入分析、描写和研究的视域,也就是"把所比项目或系统纳入到同一个理论框架内"。
2014年04期 v.22;No.7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张智义;倪传斌;
汉、英、意语否定疑问应答句中极性助词使用存在差异。传统语义研究认为,汉语该句类中极性助词使用由同问句中设定命题的异同决定,形式语义描写为[same][reverse];意大利语则依据事实情况决定,描写为[+][-];英语皆可。本研究结合形式句法对相关差异进行了分析。相关极性助词均为C成分,汉语为语力C成分,具有句外语义指向和语用性;意大利语为限定C成分,具有句内语义指向和句内语义约束性。英语则既可为语力C,也可为限定C。这一研究结论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不仅可以丰富标句词研究,也可以深化基于形式句法的句法语用研究。
2014年04期 v.22;No.7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于洋欢;
<正>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4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于8月26-8月28日在美丽的清华园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机遇、创新、和谐",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专家和学者,就英汉语言、英汉文化对比以及翻译研究三大学术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2014年04期 v.22;No.7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孙莉;
本研究比较《中国日报》中美专栏作家三大类立场副词的使用频率、各个子类以及单个立场副词的使用情况,揭示中国高水平英语使用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立场副词表达立场的异同。研究发现,虽然中国作者在各种立场副词使用的顺序上和本族语作者一致,但在立场副词使用总频率、不定程度立场副词的使用频率方面显著低于英语本族语作者,而在确定性立场副词的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英语本族语作者。此外,与英语本族语作者相比,中国作者存在过少使用或过多使用某些立场副词的现象。中国专栏作家在表达立场时更为直接、生硬、正式、单调,与读者互动意识不及英语本族语者同行。
2014年04期 v.22;No.76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徐义云;
谚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以其凝练、通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含哲理的特点而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谚语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身,是各个民族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文章主要对英汉谚语的来源、特点及其语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加强读者对英汉谚语两者关系的认识和对英汉文化异同的进一步了解。
2014年04期 v.22;No.7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周薇;周民权;
作为语用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言语行为表达纷繁多样的意向意义,该意义常常通过各种语用标记体现出来。研究表明,语用标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间接言语行为、社会性别言语行为等层面,受制于一定的语境,带有明显的人为因素,反映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定型,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理念、民族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结构及其表述方式。
2014年04期 v.22;No.7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耿敬北;陈子娟;
本文以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为例,探讨纪录片的多模态动态语篇构建过程。主要根据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从语篇语境、语篇设计和语篇衔接三个方面对动态语篇《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之《沁园春·长沙》1进行多模态语篇构建分析,并发现:历史符号、现实符号和虚拟符号语篇表意功能,语境对语篇生成潜在导向作用,以及时空顺序、解说语气、背景音乐基调、语篇外语境等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在纪录片语篇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4期 v.22;No.76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马军;
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对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做了解读并探讨了二者相互转化的机制。本文认为专有名词在语法地位上相当于一个压缩的限定短语,其所指不因语境而发生变化。普通名词与专有名词的相互转化说明它们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此外,不同的语言专名和通名的互转在表层形式有所不同,但深层机制是一样的。
2014年04期 v.22;No.7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朴珍玉;
从认知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基本句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是"施事+动作+受事/结果",凡是违背这一语序的在语法上就体现为种种有标记的句式。在充当主宾语的语义角色优先序列中,施事作宾语是最不典型的,因此施事宾语句应该是最特殊的,但在现代汉语中这种句式并不少见。从类型学上看,汉语不用格标记参项,语序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施事置于宾语位置一定有语用动因。本文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对汉语语序的安排做了相应的解释。我们认为汉语这种以"话题—说明"为框架的语言必须走"句法—语义—语用"结合的路子才能对特殊语法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014年04期 v.22;No.7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杨彩贤;
语言变异理论突破了以往语言研究的瓶颈,从新的视角研究语言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这一西方理论在我国学者的努力下也得到了拓展,他们深化了对语言变异概念及语言本质的认识,延伸了言语社区理论。该理论被我国学者创造性地应用于汉语变异、其他民族语言变异以及汉语规范等语言问题的研究上。不过,我国在语言变异研究上的优势也暴露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
2014年04期 v.22;No.7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余源;
在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语言学研究视阈下,言语体裁理论作为最有效的言语生成与阐释机制,为礼貌用语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拟从言语体裁理论及其对话主义本质出发,探讨礼貌言语体裁的体裁特征与描写方式。
2014年04期 v.22;No.7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刘兴兵;
Hunston教授在评价性语言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要有四个贡献:一是精辟论述了语言评价的诸多方面;二是构建了语言评价的三分说,并进行了多方应用;三是探索了研究评价性语言的新方法,有较多发现。四是深入研究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评价性语言。
2014年04期 v.22;No.76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毛帅梅;
本文首先介绍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等当今主要理论语言学流派中几种代表性的副词层级模式,然后提出副词的"修饰语+中心语"视角,建立现代汉语副词功能层级的分析框架。由此建构的现代汉语副词层级从宏观层面将现代汉语副词依次归置为语素层副词、词层副词、短语层副词、小句层副词、句子层副词和语篇层副词。本文提出了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现代汉语副词宏观研究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2014年04期 v.22;No.7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杨茜;赵芳;
本研究以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75名汉语母语者习得英语空论元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等水平的被试在习得英语根句空主语与子句空主语、根句空宾语与子句空宾语之间均存在着不对称。在学习者们还没有意识到英语的根句等于CP之前,很难彻底完成从母语到目的语的参数转换;同时由于母语迁移或输入条件的影响,对英语为非空主语语言的概念并不清晰,对无主句的判别也不十分理想。
2014年04期 v.22;No.7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刘陈艳;
本文从学习者实施请求时收集的语料入手,发现其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分为语法错误和语用失误两大类,占到所有语料的27.4%,其中语用失误占总偏误的78.9%。社会因素对学习者的偏误次数产生影响,等级体系中偏误次数最多,主要表现在招呼语的错误使用上。不同水平学习者在语法错误上没有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失误上,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语用失误次数有所下降,但是该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语法能力的提高并不会自动带来语用能力的提高;针对语料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本文提出标记—偏误假说来解释语法错误发生的条件。
2014年04期 v.22;No.7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王伟;
评价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评价意义的接受以及表达与接受的关系等根本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提出表达到接受的视角转换及其意义,并将这一视角"移植"到评价系统态度资源的接受研究上,从对话性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对评价理论的接受研究进行回顾与分析,提出评价资源的受众解读对于丰富评价理论和该理论的实践应用的重大意义。
2014年04期 v.22;No.7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赵霞;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与交互性,该理论有助于"日本文化"课程教学摆脱在传统主体性理论指导下出现的困境。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日本文化"教学是由平等、独立主体的师生对共同客体(教学内容)的作用所形成的多边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与评价,师生相互承认、互动融合,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创新。
2014年04期 v.22;No.7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李异飞;
听、视是语言及语言所承载信息输入的主渠道,是建构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始端。学生以听、视感知语言的强度和质量决定于他们的心、生理机制,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效。本文在分析言语感知生成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由听形象"和"由视成象"的英语训练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2014年04期 v.22;No.76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陆亚丽;
以跨学科为指导思想,运用皮亚杰"认知结构"观、西方"发散性"思维和汉语"系统性"思维对英语阅读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1)英汉思维差异性的存在是根深蒂固;2)"求同存异",平衡二者语义功能及思维影响,需要经历同化—顺应—同化,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循环认知过程,最终,使阅读中所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014年04期 v.22;No.76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张加生;王卫东;
乔治·奥威尔的经典小说《动物庄园》以简练、幽默的叙事艺术竭尽对极权政治和人性本性的讽刺、嘲弄之能事。本文从空间错位、语言谬误和修辞诗学三方面深入探讨这部小说高超的叙事艺术,文章认为《动物庄园》的完美叙事艺术给读者以美学体验与审美愉悦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通过简单的动物寓言揭示"人性如此,动物尤甚,概莫能外"的冷峻现实。
2014年04期 v.22;No.7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孟夏韵;
阿根廷作家蒙波·希阿迪内伊的小说《无法企及的平衡》描写了处在危机中的阿根廷现实:恶化的自然生态、黑暗腐败的社会生态、以及因道德沦丧和伦理失范而陷入危机的精神生态。作家将文学作为拯救人类生态的有效手段和良方,通过创造离奇精彩的故事情节、营造亦真亦幻的环境氛围、塑造极富戏剧性的人物形象,将改变世界的美好希望寄托于文学中的"乌托邦"。本论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从自然、社会、精神三个方面,分析小说揭示出的人类生态诸多问题,并指出,正是这些浓缩在阿根廷的问题,造成了社会的"无法企及的平衡",旨在理解作家借助文学来拯救自然生态和全人类的创作理念。
2014年04期 v.22;No.76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王乐;
《人言可畏》作者查·勾吉迪饱含同情与愤懑,以细腻、哀婉和利剑一般的手法,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现实生活中因为人言可畏所引发的故事画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法的悲惨命运与结局,深刻揭露了人性深处善与恶的博弈是那么的不和谐,鞭挞了权势人物利用人们的愚昧落后所毁灭、吞噬的不仅仅是淳朴善良、忠厚诚实的法,而且也毁灭着一切高尚人的感情。《人言可畏》故事是对人性善良一面的不公正"判决",希望将人们从沉睡中唤醒。
2014年04期 v.22;No.76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沐永华;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小镇女子卡拉不满家庭生活的不顺与失意,逃离家园,却又半途而返,回归家园的故事。空间批评视角下的家园等空间处所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对女性自我身份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卡拉在家园空间里自我的缺失导致其逃离,试图追寻自我,而逃离过程中内心空间的挣扎和觉醒又促使其回归家园,创造性地重构了属于自我的真实空间:在现实家园空间与内心自由空间之间双重栖居,发现了真实的自我。门罗通过女主人公逃离复归的空间实践,阐明了对"逃离"全新的看法:人生远非逃离,而是坚忍地面对、真实地生活。
2014年04期 v.22;No.76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聂爱萍;侯颖;
美国儿童幻想小说在以《哈利·波特》、《指环王》为首的英国幻想小说潮流的主导下逐渐被忽略,甚至边缘化,而其中的经典优秀之作却未被充分挖掘。基于此目的,本文主要追溯了20世纪美国儿童幻想小说的发展历程,试图厘清其发展脉络,分三个阶段并对各时期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总结,对重点的作家作品进行了简要介绍,重要的类型发展进行了归纳,以期对于儿童幻想小说这一幻想小说分支在美国发展演变总体把握,同时挖掘介绍其中的优秀作品,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2014年04期 v.22;No.76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向征;张平;
本文探究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在中国的译介历程。作者针对西方文学在中国译介的两大历史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学建设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文学发展新时期,着手梳理洛特雷阿蒙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分析为何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欧美文学界引起极大震动的超现实主义先驱洛特雷阿蒙却在中国被边缘化。作者在肯定该领域已经取得的开拓性成果的同时,指出我国洛特雷阿蒙研究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4年04期 v.22;No.7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周领顺;彭秀银;张思语;陈慧;
本文讨论了译者群体行为研究的思路,并主要以江苏籍翻译家群体翻译行为研究为例,讨论了开展群体研究之于翻译批评、翻译效果、翻译地理等方面的意义,为全方位开展有关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2014年04期 v.22;No.7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王银泉;周义斌;周冬梅;
本文依据多个相近或相似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81年至2010年间发表的中医英译论文进行了检索,对三十年间的中医英译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总结,对此期间的中医英译研究的重点范围、依托的相关理论、运用的翻译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突出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了若干分类,同时就相关研究所反映的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见解,意在提高中医英译研究的质量,促进中医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2014年04期 v.22;No.76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孙建光;
赞助人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是翻译的文化学派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观点,赞助人是影响文学活动(包括翻译活动)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它涉及到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本文提出了赞助人系统的理念,并把以往一直被忽略的精神支持与技术支持等重要因素纳入该系统中。本文以《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探讨赞助人系统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社会地位、精神支持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在《尤利西斯》译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再现译者们在翻译作品时所处的生态境遇。
2014年04期 v.22;No.76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武光军;
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的重要政治文献,其英译本是国际社会了解我国大政方针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对外翻译的信度和效度至关重要。本文拟利用语料库技术比较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与其英文平行文本2011年美国《国情咨文》在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具体差异,进而总结出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在以上两个层面上的具体语体特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今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提出相应的建议。
2014年04期 v.22;No.76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裘禾敏;
诸子典籍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其英译本的回译研究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文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个案,着重探讨"激活与遮蔽:回译研究之文化考量"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典籍文化里长期固定的部分概念虽已没有了新鲜的解读空间(遮蔽),却能借助翻译在英语文化体系里增添崭新的思想内涵(激活),因而拓展了源语的文化影响力,提升了典籍在英语世界里的传播价值。
2014年04期 v.22;No.76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罗娜;曾利沙;
国内外学者对翻译与性别的交叉研究多从女性主义出发:或假定论证各译者性别意识相异,或辨析某类译者易于彰显女性主体身份和意识;虽多与事实吻合,但描述性研究思路趋同,新研究空间有待拓展。语词因语境差别而呈现不同概念内涵的实例分析表明,纳入性别参数对文本关系本体论意义的考察以探究社会历史文化要素对文本意义生成的建构和制约作用可作为拓展方向之一。为此,"女性主义视角"与"性别视角"概念不可混淆,研究者须避免思维定式而应专注翻译学概念体系在性别视角的延伸,如增强语境意识和创新研究思路,从而多维度揭示翻译本质和规律。
2014年04期 v.22;No.7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正>根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2013年12月发布的有关信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外语教学》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两本学术刊物,双双入选2014-2015年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收录名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首次进入
2014年04期 v.22;No.76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正>主编:郝瑜副主编:魏在江(常务)《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季刊)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系我国外语类重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外语为主,主要设有汉外语言对比研究、语言哲学、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学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育、语言与文化、外国文学研究、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栏目。
2014年04期 v.22;No.76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正>主编:户思社副主编:魏在江(常务)王和平《外语教学》(双月刊)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系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第二、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陕西省权威社科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繁荣学术、促进中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己任,主要有语言学、翻译理论、外国文学、外语教学、新书评介等栏目。本刊现为112页,大16开本,每期定价为15元,全年90元。本刊逢单月10日出版,全国各地邮局征订发行,邮发代号52-
2014年04期 v.22;No.76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正>近来,我们陆续接到了许多作者来电,说收到我刊电子邮箱组稿的通知。为此,我们郑重声明,我刊从来没有发布过这样的信息。如果接到类似的电话或邮件方式的用稿通知,请务必致电我刊电话:029-85309400核实确认。不法分子盗用我刊名义组稿,他们用的邮箱是xisuxb@126.com,而我刊的邮箱是xisuxb@163.com,请广大作者特别留意,切勿上当。我们再次强调,请
2014年04期 v.22;No.76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正>~~
2014年04期 v.22;No.76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 李伟民;
<正>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
2014年04期 v.22;No.76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