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 英汉语双名词内向结构认知对比研究——基于BNC和CCL语料库

    高文成;张丽芳;

    基于语料库数据,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比研究了英汉语的方位、时间、所属关系三类双名词内向结构的语序问题;并进行了认知分析,为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建议。英语该类结构均由"主词+介词+修饰语"构成,遵循从主到次的语序;汉语的均由"修饰语+的+主词"构成,遵循从次到主的语序;语序相反。英汉内向结构是不同的意象,其构建的视角不同。这种视角差异是由不同的民族认知方式造成的:英语母语者多采用"核心突破式"认知方式,而汉语母语者则采用"外围剥离式"的认知方式。英汉语内向结构对射体和界标选定的一致性体现了语言的共性,而语序的差异是民族认知方式逆向化在语言中的体现。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要以语料库为语言事实材料,并从认知的高度来解释语言差异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02期 v.21;No.7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名量词的认知理据:基于象似性的汉英对比研究

    张东方;卢卫中;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名量词的构建理据。作者将象似性的原则之一——隐喻象似性进一步划分为类比象似、转喻象似和联想象似。文章通过列举并分析大量的实例证明:大部分名量词的构建都以这三类象似性为理据,为解释名量词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013年02期 v.21;No.7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中外通信论文英语摘要的体裁分析

    赵娟;叶枫;

    以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运用SPSS卡方检验及EXCEL工具,对通信类中外权威期刊英文摘要各60篇,进行宏观体裁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的量化对比分析,发现国内作者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归纳国外文摘的语言特点,为英语摘要的写作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结果发现:国内作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在体裁结构上相对单一,引言语轮的缺失突出(p<0.05);微观语言特征方面,中国作者撰写的文摘中存在着被动语态的过度使用现象,主语为第一人称代词的主动句使用不足,偏好使用一般过去时态,与国际上多用一般现在时态的总体趋势不符,语态与时态的不当使用均与语轮密切相关(p<0.05)。

    2013年02期 v.21;No.7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 全称量化视野下汉语“都”字研究综览

    刘春梅;

    在全称量化理论视角下,作为汉语量化成分的"都"及其研究在理论广度和深度上较之传统研究有了重大拓展,主要体现在"都"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研究以及句法—语义界面方面的研究。本文择其要点而述之,并就相关观点作简要评论,分析问题所在并预测研究前景。

    2013年02期 v.21;No.70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语言进化的本质初探

    吴文;

    语言进化的本质就是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使用发展过程和人体结构的进化发育过程共同作用下的不断发展进化,即语言进化是语言个体发育和语言社会交往的交叉结果。一方面,早期类人猿的大脑容量不到我们大脑的一半,经历了几百万年无数次的人体结构上的逐渐变化,进化到有了学习当今世界上几千种语言里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能力。相应地,另一方面,语言本身也在社会交往使用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从身体姿势、面部表情、与各种活动和情感相联系的声音,直到人类所有语言中的各种复杂的、抽象的、精密的符号设置。因此,语言进化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共同结果。

    2013年02期 v.21;No.7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英语语块的概念表征与认知界定研究综述

    薛旭辉;

    英语语块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界的重视,语块研究之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尤其是之于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有关理论背景以及概念表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文章以亚里士多德的有关概念表征理论为指导,引用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精辟论点对英语语块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表征和界定。

    2013年02期 v.21;No.70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手势隐喻和言语隐喻的认知同一性——基于对我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分析

    李恒;

    本文通过分析视频考察我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即兴演讲中手势隐喻的使用特点,研究发现:1)手势和言语表达一样存在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二者在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理据方面具有同一性;2)手势隐喻既可和言语隐喻相伴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从多模态角度证明了概念隐喻理论有关"隐喻的本质是思维方式"论断的正确性;3)手势隐喻作为高级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未来的外语教学中应当引入这一有效手段和评价标准。

    2013年02期 v.21;No.70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 正则表达式的获取及在语料库研究中的应用

    石志亮;

    语料库从建库到使用都离不开对语料的处理,同时对语料的检索和替换等更是语料库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而所有这些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正则表达式的使用,它的应用贯穿于语料库研究的始终。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正则表达式的概念和功能,然后重点阐述了它的构成、获取的途径和在语料库研究中进行检索和替换等方面的应用。

    2013年02期 v.21;No.7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西方诗学世俗化进程中的认知诗学

    高原;

    认知诗学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诗学流派,是西方诗学的新生儿。在西方诗学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潜藏着一条逐步深化的世俗化的线索,本文探讨认知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承继关系,认为认知诗学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西方诗学的世俗化趋势。

    2013年02期 v.21;No.7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 俄罗斯言语文明修养略论

    吴梅;

    对言语文明修养的研究在俄罗斯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言语文明修养是言语交际特性综合体和体系之学说。言语文明修养和语言文明修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一定的区别。语言、思维、意识、现实、交际条件和人同言语文明修养具有相互关系,言语的正确性是言语交际成功与否的主要特征。培养言语文明修养的目的是作用于言语实践。言语文明修养是与语法和修辞交叉的一门学科。

    2013年02期 v.21;No.70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 英语OV模式复合词综述

    王伟;周卫红;

    本文综述分析的不同流派学者对于英语OV模式复合词能产机制的解释。数据分析表明,OV模式具有能产性。但是,反例(即VO模式复合词)确实存在,需要进一步排查分析。

    2013年02期 v.21;No.7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外语教学与研究

  • 记叙文语篇结构与一般过去时习得——口笔语对比研究

    杨燕锋;

    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和书面语记叙文,本研究考察了记叙文语篇结构与一般过去变异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记叙文语篇结构和一般过去时变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般过去时标记和一般现在时形式是一般过去时的主要变异形式。无论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受试在前景部分使用的一般过去时标记比例高于背景部分;在背景部分使用的一般现在时形式所占的比例高于前景部分。该结果支持语篇假设。此外,口语中一般过去时的标记比例明显低于书面语,而一般现在时形式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书面语。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的语域和任务类型会影响一般过去时的使用,但是不会影响主要的时体变异形式在前景部分和背景部分的分布趋势。

    2013年02期 v.21;No.70 50-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语料库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述及展望

    安雪花;

    本文整合了国内外应用语料库在二语(L2)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语料库驱动教学(DDL)的文献,评述了语料库应用于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文献,按照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两个角度对过往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提出国内外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的不同。最后对未来写作教学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国内研究可以应用多样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学习者学习特点对DDL写作教学进行深度探索,同时,强调国内对论文写作的需求,未来要进行写作教学本土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开发。

    2013年02期 v.21;No.7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师培养的不同类别及模式

    孟长勇;

    本文是在对哈萨克斯坦本土汉语教师培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文章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师成为哈国汉教的生力军、中国境内对来华师资长短期培养、孔子学院总部对在哈国孔院教师充电提高、中国高校对在哈东干族汉语教师培养等方面分类总结,重点介绍"中外结合、互补—连动"培养模式的做法及特点,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思考和建议。

    2013年02期 v.21;No.7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基于习得理论的语感生成再研究

    李辉;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耗时多、效果差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习惯仍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抓手。习得理论证明:语言的输入量及输入频是语感产生的先决条件,语言实践由浅至深过程也成为语感不断发展和积累的过程。

    2013年02期 v.21;No.7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朱洪翠;陈莉萍;

    本文通过检索2001-2010年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刊载的研究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的文献,从英语教师有效课堂话语的语言特征、语言功能和互动特征等方面回顾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对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该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

    2013年02期 v.21;No.7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20年中美基础外语教育关键数据之比较

    谢倩;

    本文比较中美两国近20年基础外语教育发展中外语学习注册人数、外语语种、外语教师资格和专业发展等方面若干重要数据,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基础外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中美两国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可以相互借鉴,为适应各自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多样化学生群体的需求做出主动的政策调整。

    2013年02期 v.21;No.7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论文新模式探讨

    甘利;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高职院校对其所做创新探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在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改革过去高职毕业论文本科情结的传统做法,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依据,结合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工作,建立职业性和实践性强的高职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模式。

    2013年02期 v.21;No.70 74-7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从逻辑结构到生态结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论的嬗变

    范春香;余小强;

    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两种结构。逻辑结构坚信语言是一个刚性的、客观的、能够给予或接受的结构。语言可以严格地通过词法、语法和句法的结构性知识进行教学。其教学特征是逻辑、记忆与控制。生态结构将语言世界看成是一个柔性的世界,是与人的身体、情感有关的生命表现或自然形态,不是一个规则的有规律可循的人类的基本行为,它源于一定文化情景中的个体身体与情感的冲动。其教学特征是活力、游戏、超文本和共生。生态结构的教学理论赋予了教学目标、功能、师生关系教学及评价技巧等方面以独特意义。

    2013年02期 v.21;No.7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外国文学评论

  • 迈尔斯·弗兰克林: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

    许庆红;朱妤双;

    迈尔斯·弗兰克林是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聚焦其作品中凸显的人格冲突与女性困境。以其著名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为研究案例,分析小说中西比拉、母亲和外祖母三位女性的人格结构,尤其是女主人公西比拉的自我人格从产生、强大到最终受阻的整个过程。西比拉的独立自我意识在澳洲丛林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她矛盾的婚姻观显示了女性内在人格的交锋,而她最终的迷惘孤独则与外界的超我对女性自我的压制密不可分。弗兰克林笔下的女性核心人物在人格冲突中的最终受挫反映了父权社会下女性自我存在的困境,是作家对世纪之交澳洲社会女性的普遍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

    2013年02期 v.21;No.7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俄罗斯文学园地里的一簇奇葩:哥萨克文学

    杨素梅;樊柯;

    哥萨克是俄国时期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现为俄罗斯一个典型的亚民族,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哥萨克对俄罗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自古备受文学家的青睐。在俄罗斯文学中,俄罗斯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哥萨克艺术形象,贯穿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等不同题材作品中,成为俄罗斯文学重要一部分:哥萨克文学。哥萨克文学以历史题材小说为主,以颂扬哥萨克自由精神、英雄主义和悲剧命运为基调,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哥萨克作为一个独特社会群体的历史功能和社会文化变迁。

    2013年02期 v.21;No.7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雪国》中的爱与死

    白洋;王占珏;

    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雪国》呈现出丰富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味。近年来的评论多从创作时代、作家心理的角度诠释这部小说,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也无意中忽略了作品主题的深邃与美丽。实际上,这部小说不仅弥漫着"日本式哀伤美"的迷离意境,而且与文学史上的诸多杰作一样,蕴含了"爱"与"死"这两个相互交织的永恒的艺术母题,具有一种充沛的艺术精神。作品细致地刻画了"肉体之爱"与"性灵之爱"之间的张力,具体地表现了"生的沉重"与"死的轻盈"之间的辩证法。最终,在"爱之徒劳"与"死之必然"的双重变奏中吟诵了一曲生命的哀歌。

    2013年02期 v.21;No.70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封闭的完整连贯与开放的循环往复——蒲松龄聊斋小说与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叙事结构特征及艺术文化背景

    霍英;

    我国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和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均以描绘荒诞离奇的鬼神世界而著称,他们的作品在表现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之间便产生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表现手法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之处。尤其在叙事结构方面,两位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完整封闭和循环往复的不同特点,情节发展也以严密的逻辑关系和断片交叉式叙事方式相区别。本文旨在对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聊斋小说和艺术童话叙事结构的不同艺术特征及其与中西方文艺思想传统之间的关系。

    2013年02期 v.21;No.7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翻译理论与实践

  • 民族文化身份嬗变与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以《论语》中的“仁”为例

    王福祥;徐庆利;

    近几个世纪以来,古代典籍核心词汇翻译不当致使中国文化在西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误读,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失语及文化身份嬗变。本文以《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为例,分析了"仁"的翻译不当导致了儒家核心思想及孔子形象在西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及误读,在此基础上指出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指导,结合使用音译法和综合性注释法来翻译古代典籍核心词汇,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逐步建立中国文化话语体系,减少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误读。

    2013年02期 v.21;No.7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口译学能测试及其研究

    唐芳;李德超;

    口译学能测试是口译培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口译培训的质量与成效。为完善口译人才选拔机制,本文检视国内外文献,理清了口译学能的概念与类型及口译学能测试的对象、类型和方式,梳理了以往口译学能测试中对硬技能和软技能进行考察的实证研究,探讨了现有口译学能测试的成就与局限,并为今后口译学能测试研究如何在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拓展提出了建议。

    2013年02期 v.21;No.7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 主位结构视角下新闻英语汉译的分析研究

    杨芳;

    主位结构分析关注语句的信息流动模式,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视角。通过对选取的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译的主位结构分析对比研究,发现不同语言的自身差异和译者的有意识策略选择是影响新闻语篇翻译主位结构变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新闻语篇翻译应该在保证原文语篇意义和译文可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和语言形式。

    2013年02期 v.21;No.70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摘要汉英翻译显化特点分析

    牛桂玲;

    近些年来,语料库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翻译研究,本文采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和单语类比语料库相结合的研究模式探讨和分析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汉译英显化特征。研究集中关注文字量变化及句对对应等在摘要汉英翻译转换过程中的语际显化特点;还关注了译文英语摘要和原创英语摘要之间在词汇密度、句长方面的类比显化特点。研究发现摘要译语在词汇丰富度、句长和文字量变化方面的显化特征有的较明显,有的并不明显。本研究成果对语言对比、翻译教学和期刊编辑等方面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013年02期 v.21;No.70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翻译测试中的能力界定与信度效度评估

    李家春;

    翻译测试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将翻译能力分解为可以评估的因素,并在命题时使翻译能力通过翻译实际操作体现出来。文章首先对翻译测试所要测试的翻译能力进行了分项分析,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翻译能力多重要素模式。为提高翻译测试的阅卷信度,本文提出了语篇翻译双重评分方法。同时提出了评估效度的三种方法,包括评估试卷内容和测试情境、测试分数与外部变量关系和测试的反拨效应。

    2013年02期 v.21;No.70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林语堂译创过程中体现的读者意识

    郑玮;

    林语堂学贯中西,译著等身。通过分析林语堂本人对读者观的相关阐述、其译创作品的选材、译创过程中的各种选择以及译创作品取得的域外效果说明林语堂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并从其文化观、语言语体观以及宗教哲学观等方面分析其读者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林语堂所力求达到的作品可读性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性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对中国典籍翻译具有启示性作用。

    2013年02期 v.21;No.70 122-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广告语翻译中的语用预设

    郗倓娉;

    语用预设作为一个范畴,根据原型理论分析,具有最多共同性质的成员为典型语用预设,范畴中的其他成员为非典型语用预设。本文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对广告语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广告翻译中的成功例子都是译者巧妙运用文化背景预设、语言习惯预设及社会功能预设的结果。

    2013年02期 v.21;No.7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 欢迎赐稿 欢迎订阅《外语教学》

    <正>主编:户思社副主编:魏在江(常务)王和平《外语教学》(双月刊)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系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陕西省高等学校权威社科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

    2013年02期 v.21;No.7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第八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正>由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主办、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拟于2013年9月20日(周五)—23日(周一)在石家庄举行。本次会议以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为研讨主题。诚挚欢迎海内外学者踊跃赐稿!一、会议议题:1)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2)中华典籍外译与软实力建设;3)中国文化典籍译本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4)中国文化典籍外译史;5)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理论研究;6)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批评及质量评估;7)中国文化典籍跨学

    2013年02期 v.21;No.70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2013第二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会讯

    <正>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7月23日至25日在河西学院(甘肃省张掖市)举办"2013第二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四川外语学院主办,河西学院协办。会议主题为:外语界面研究与新兴边缘学科。主要议题包括:1)国内外外语界面研究动态;2)新兴边缘学科动态;3)外语界

    2013年02期 v.21;No.70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语言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正>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与认知"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为推动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与发展,促进国内合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于2013年8

    2013年02期 v.21;No.70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