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军;
韵律句法映射的音系层面和语音指征是韵律句法映射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有效的韵律句法映射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主流音系学理论中不同的音系层级,本文指出韵律句法映射研究可以在语调短语、次短语或音系短语三个独立的层面上进行;粗粒的,也就是语调短语层面的韵律句法映射研究,更适合英汉跨语言或二语研究。其次,本文探讨了韵律句法映射的语音指征及相应的语调单位的判定方法。
2009年02期 v.17;No.5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程杰;
双及物关系结构的句法推导存在跨语言差别:1)"关系化操作"不同:英语通过内合并生成中心语,汉语通过外合并生成中心语;2)关系从句的位置不同:汉语中关系从句须移位到中心语之前,英语中关系从句不移位。这些差异一方面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类型学差异,即"合成-解析"参数变异;另一方面反应出英汉双及物关系结构的句法推导能保持运算效率的动态平衡以及不同类型的语言在运算效率方面具有平等性。
2009年02期 v.17;No.54 6-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杨朝春;
汉语名词普遍借助量词来计数,而英语只有部分名词需要量词,名词主要以屈折变化来表达数的概念,具有普遍强制性。经过对量词的认知分析,文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汉英名词语义指向不同,前者指向"恒等"的物质,后者指向离散物体。两种语言在名词计数方式上的差异可能会引导操汉语者面对物体时倾向于关注"恒等材质",而操英语者对物体的数更加敏感,进而更在意物体的形状。这种推论得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发现的支持。
2009年02期 v.17;No.5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薛旭辉;
源于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不同思维方式的英汉单位词,表现出了明显的民族文化和语言特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西两种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语言文化传统。本文在借鉴R.Qu irk和章振邦等中外著名语言学家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主要运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英汉语语料,并结合近年来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切入,尝试探讨了英汉单位词在语用搭配方面的规律及特征,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中西两种语言在表示数量概念/意义方面所存在的异同点。
2009年02期 v.17;No.54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单满菊;
英语的parody和汉语的仿拟修辞格,在英汉文学作品及仿拟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等的表达中,都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格。本文通过列举中英语言名句名段的仿拟、夸大原作某些特征的仿拟、善意幽默的仿拟诸方面,对比分析了仿拟的呈现方式和修辞功能;通过对中英作品中篇章层次、语句层次、词组层次和单词层次不同的仿拟特点,对比给出了中英语言在仿拟修辞应用上的差异和各自在不同层次上的优势与局限。
2009年02期 v.17;No.54 22-2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刘燕芹;
以功能为视角,对英汉语情态系统中的限定情态功能词、情态附加语、限定情态功能词与情态附加语的组合以及谓语的扩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英汉语言中情态表达方式之异同。
2009年02期 v.17;No.54 25-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姚喜明;王惠敏;
Bitzer认为修辞情景是由人物、事件、物体、关系等构成的综合体,情急状态、受众和限制项是其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修辞语篇是应修辞情景的召唤而生成的。Vatz等学者对Bitzer就修辞情景的客观性,修辞情景与修辞语篇的关系等方面的观点提出了批评,对Bitzer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对修辞情景进行了重构。这样,由浸透着价值的语言所构建的情急状态必然不会是客观的。
2009年02期 v.17;No.5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方义桂;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重塑经验和认知世界的工具。本文以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语法隐喻的形容词化及其五种呈现类型。指出形容词化是语法隐喻的另一重要体现形式,其转移向度具有双向性;形容词化研究是对当前名词化主导下的语法隐喻研究的必要补充和积极发展。
2009年02期 v.17;No.5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崔凤娟;苗兴伟;
律师辩护在庭审这一语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他变量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律师对辩护语言的选择与辩论成败与否息息相关。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便是律师经常选择的语言策略之一。本文以美国辛普森案中B lasier律师的陈词总结为语料,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模糊限制语作为语用策略在律师庭审辩护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研究。研究指出模糊限制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律师)的元语用意识,顺应法官、检察官和陪审团的社交心理、客观事实以及律师的心理动机是产生模糊限制语的内在动因。
2009年02期 v.17;No.5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付晓丽;
本文选取功能语言学视角,重点讨论英语名词词组和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本文举例说明了形容词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以及V-ing形式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将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按照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这其中包括不及物动词简单结构所产生的歧义和及物动词的复杂句法结构产生的歧义。研究显示系统功能语法对于消除英语句法结构所产生的歧义具有一定的优势,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英语教学。
2009年02期 v.17;No.54 42-4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黄奕;蒋跃;白永权;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语用认知的角度讨论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会话的理解和推理过程中的语用制约机制,并具体分析了其所提供的四种主要语用制约导向。本研究表明,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用标记语,主要提示了话语信息的约略性、话语命题式与其所表征思想之间的差异性、会话含义的产生、以及提供了注意力导向。因此,其所编码的程序信息在话语的内容和形式、需付出加工努力的多少和方向等方面为听话人获得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解释提供了认知导向,从而实现语用制约。
2009年02期 v.17;No.54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刘立华;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它在强调社会建构、社会过程的同时,也强调了语言和话语体系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语言或是话语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它是人们之间交流和互动的产品,在这种互动中,现实经由话语建构起来,由叙事、谈话和故事组织并加以维持,进而构成不同的话语体系。以上社会建构主义对语言或是话语实践行为的阐释拓展了话语分析的视野。
2009年02期 v.17;No.54 51-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夏益群;蒋天平;
基于互文性和叙事理论,对勃洛克一首被誉为"俄罗斯诗歌史上都少有的杰作"的长诗《夜莺园》进行分析。考察夜莺、玫瑰与驴这三物象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表现,并分析其与《夜莺园》相映相背的现象,以及与费特诗歌文本存在的互文性。同时,诗歌文本中,第一人称叙事使叙述者和作者之间存在"思维共性的瞬息",两种时态的交织构成了叙事文本一虚一实的动态结构,叙述者"我"的声音和作者的声音构成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境界,多种叙述句式的运用给诗歌增加了音乐的乐感,一种由诗歌的抒情、韵律与叙事的丰富性相结合的意境得以体现。
2009年02期 v.17;No.5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滕学明;
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是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融合的结果。20世纪后半叶,随着人们对后现代不断反省,现实主义的形式、主题、思想与审美得到了重新审视。文学领域,自80年代后,美国一批新作家的崛起令人瞩目,本文探讨了这一新兴的文学形式及他们的部分代表作品。
2009年02期 v.17;No.5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徐其萍;
历来福克纳研究学者对其"大森林三部曲"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小说中作家不仅揭示了美国南方从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转型过程中自然的生态破坏性,并通过主人公艾克.麦卡士林放弃祖先罪恶财产的作为,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核心即私有制的罪恶等问题。但笔者通过福克纳的自然观透视,荒野意象在小说中的重新考察,以及主人公艾克.麦卡士林人生经历的分析,认为作品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主题意义召唤。一方面福克纳质疑和反思了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对荒野的生态破坏性,但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和创作并未超越他的时代、他的阶层以及他的种族,并未摆脱白人中心主义思想的桎梏,表现出作家思想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2009年02期 v.17;No.54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庞燕宁;李新云;
对《嘉莉妹妹》中男主人公赫斯特伍德的悲剧性人生的研究很少,且主要运用丛林法则和城市理论等西方理论,把赫斯特伍德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城市化发展和职业特性的外因。本文用以中格西的方法,运用孔子和庄子的思想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发现赫斯特伍德心中的内因是导致其悲剧人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文本中赫斯特伍德追悔过去,盲目幻想,做事极端,而且没有忧患意识,不能防患于未然,不能认清其自身的生命价值,连死亡也不知怎样面对,从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性人生。
2009年02期 v.17;No.5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李庆明;尹丕安;管晓蕾;
翻译过程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信息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不同民族间的审美信息转换的过程。英汉民族孕育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禀承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价值、审美情趣。本文从汉民族喜用四字成语这一颇具特色的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汉语成语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审美功能。
2009年02期 v.17;No.54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黄四宏;
传统译学理论将叛逆诠释为"不忠实于原文"。这一诠释难免会将翻译的任务导向一个误区,即翻译只要忠实于原作便达到了其目的。本研究认为,根据译者忠实的对象不同,叛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二者不仅仅是外在的变形,更多地反映了译者不同的"文化取向",在各国文化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译者应正确运用这两种类型的叛逆,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和谐发展。
2009年02期 v.17;No.54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徐赛颖;黄大网;
通过对中国驰名商标英译现状的历时对比描写,本文发现在商标翻译这一跨文化交往行为中,随着国内市场全球化的深入进程,顺应英美强势话语文化的商标臆造法所占份额显著增加。但同时由于中国情境(包括语言与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和"名从主人"的翻译原则,顺应程度最低、从属于套用法的汉语拼音法仍然在前后两个时间段内均处于主导,表明"名从主人"专用名词这一翻译原则的核心地位,而广受推崇的组合拼译法始终相对弱势。
2009年02期 v.17;No.54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邵巍;
本文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提出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可以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对电影字幕翻译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2009年02期 v.17;No.5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杨玉晨;杨玉英;
小句关系,指的是语篇表层结构中小句(或小句复合体)内部意义的建构和句际关系的确立,是人们借助邻近小句或上下文对小句关系或小句复合体的解释。根据Tyler&B ro(1992),小句关系的正确构建直接影响到语篇的可理解性程度。本文根据语篇分析中的小句关系理论对30篇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分析,探讨了造成学生英语作文逻辑思维混乱的主要问题。针对学生英语作文中所渗透出的小句关系构建问题,笔者认为,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及早地进入篇章层次上的教学,特别要努力寻求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正确处理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问题,流畅性与准确性的关系问题,以及内容教学与形式教学的关系问题等。
2009年02期 v.17;No.5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毕冉;
本研究以Halliday及Crystal关于重音分布与信息传递的关系理论为基础,运用纵贯研究的方法,通过对14名英语专业学生四年跟踪朗读语音材料的标注和分析,揭示英语专业学生重音分布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音分布与信息传递的吻合度四年中呈现高原现象,这证实了学习是遵循负增长学习曲线的过程。1)简单句多重音现象四年中显著减少,含副词语的复合句呈不稳定的变化趋势,列举句式重音分布掌握较好。2)含副词语的复合句中,高分组重音分布与信息传递的吻合度四年中呈上升趋势,而低分组则呈下降趋势。3)低分组多重音现象较高分组明显。
2009年02期 v.17;No.5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郭纯洁;
记忆单词是外语学习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通过对388名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进行不同量级的信息输入实验,并对其中60名学生进行有声思维调查,发现了影响外语单词记忆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同信息的输入对外语单词记忆效果的不同影响,探讨了外语单词记忆中输入信息整合的认知过程及其特点。
2009年02期 v.17;No.54 101-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钟文天;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用朗读和默读进行英语首次阅读的效果做出对比分析。受试分为两组,分别用朗读和默读来阅读一篇文章。研究发现:用朗读进行首次阅读不利于理解文章;用朗读与默读进行首次阅读的区别在于,朗读者更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记忆,而默读者更重视意义的理解。根据本研究的结论并基于Gass的二语习得模型以及Swain的"输出假说",本文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二语习得的阅读策略———用默读完成首次阅读,理解文章后反复朗读。
2009年02期 v.17;No.5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 刘艳菊;
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本文讨论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法,起到的多元化作用。
2009年02期 v.17;No.54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