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孟
Frege在开创逻辑语义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草创了现今语用学的预设理论,并为Austin、Grice和Bar- Hillel日后创立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和指示理论“准备”了三类句子。但Frege作为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专注于“真”的眼光,使他本人无法在这三类句子的基础上创立这三大理论。
2005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徐明,丁素萍
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同时表达社会文化群体和社会机构中人与人的关系。语篇分析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在具体语境中使用语言来进行社会活动、建立社会身份,并在环境中发挥功能。语言的选择与环境或者语境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本文将以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篇为基础,探讨语言形式的选择所受到的各种语境因素的制约。
2005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陈友良
本文强调了英语动词进行体最本质的“过程性”语法意义,例释了它的原型认知图式,着重勾勒了与原型一脉相承而又大同小异的各种变体,从而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语法形态的意象特征,同时也图解了语境化进行体的多种语用功能。
2005年02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尹丕安
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解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且探讨了模因机制在隐喻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作用。根据模因论的观点,隐喻可以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传播、变异,通过复制、进化过程,最终构成新的隐喻模因复合体。此模式构成了隐喻的认知理据基础。
2005年02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余国良
本文介绍了关于性别与语言的三种主要的解释理论,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三种理论既有各自相对的合理性,但同时都还存在着局限和不足。
2005年02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赵硕,张骏,王健
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广告主为了说服消费者购买其广告产品,往往会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表达手段。广告主的这种表达手法用语用学理论来解释,就是以违反合作原则为代价,通过广告词汇、幽默性和预设现象来遵守礼貌原则,从而达到其最终受益的目的。
2005年02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章礼霞
交际法自问世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成为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对外语教学正在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但任何教学法都有不完善之处,对于具有多元特色的交际法而言,它目前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领域理论概念相混淆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利用交际法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服务,有必要对一些分属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与言语的语言学等领域的理论作一番分理认识工作。
2005年0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贾明舫
“双语教学”目前在国内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学中有逐步扩大的趋势。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各教学单位对“双语教学”的界定还存在分歧。本文从社会语言环境、中外双语教学对比、师资储备、教材引进、母语情感等方面分析论证了“双语教学”值得注意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大陆施行“双语教育”投入太大,未必符合经济规律和社会分工规律。
2005年02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贺玲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信息解码过程,是意义再构建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作用过程,然而背景知识即图式与听力理解的密切关系却常常被忽视。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2005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王宏伟,马竞
本文根据法英双语专业法语教学中的实际体验,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干扰问题,认为对法、英两种语言表面相同或近似实则不然的部分进行比较、讲解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学生的法语学习,也将加深他们对两种语言的理解。
2005年02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毕胜利
学分制的发展可追溯到200年前美国的哈佛大学。“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大学也普遍采用学分制。近20年来我们对学分制的关注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基因,更有其经济、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因,还关系到对学校教育本质和功能的深层次研究。外语专业教学实施学分制管理,实行分级教学,关键是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人才质量观,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广大青年学生较好地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5年02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马冬梅
本文根据有关外语学习能力的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了早期和当今人们对外语学习能力实质认识上的发展。主要内容有:外语学习能力是单因还是多因概念;外语学习能力是先天的、固定不变的,还是动态的、可培养的;外语学习能力和外语学习动机、智力、年龄等学习者因素的关系。
2005年02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王蕾
本文在论述复述与英语学习关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复述语篇与原语篇的区别与特征,强调英语教学中对学习者复述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在复述过程中增强语篇意识。文章还通过对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英语口试录音素材,分析了学习者复述语篇在语篇连贯和衔接上的基本能力,目的在于使教学实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005年02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李蓂
语言测试对受试者、测试使用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现行的一些外语测试已引起不容忽视的负面反拨效应,对外语教学和人才成长造成消极影响。本文认为,负面反拨效应产生于两个环节:试题的设计和测试的使用,前者为内因,后者为外因。负面反拨效应影响到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课堂表现和课外书籍的选择等。文章经论证,揭示出负面反拨效应的本质是测试效度对操作简易性的屈从,教学理念对考试压力的屈从,语言运用能力对试题模式的屈从,学习技能对应试技巧的屈从,发散性思维对正确答案的屈从等,并就减少负面反拨效应提出政策性和试题性建议。
2005年02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赵凌君
长期以来,大学公共英语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而对听、说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重视不够,学生考试能力较强,语言应用能力较弱。为了加速改进大学公共英语现状,采用适应时代发展的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考试制度已成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改革策略,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评估体系改革策略的分析,旨在说明英语工作者应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调整计划,才能真正收到改革的实效。
2005年02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李洋
目前,外语教学面临着巨大而深刻的改革变化。面对外语教学的新趋势,传统单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角色已受到挑战,无法适应目前多元化的外语教学需要。在交互式、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时代,教师的角色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顺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师应该承担多种角色。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需要根据课堂活动而变化。如果教师能实现课堂角色的灵活转换,那么“教师”的内涵就得以丰富,作用将大大提高。
2005年02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刘军怀,司保红
本文以设计写作任务的必要性开篇,认为外语写作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大量的写作练习,而设计合理的写作任务则是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的保证,接着作者借鉴其他学者和专家的相关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写作任务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写作任务有哪些类型和如何设计写作任务进行了探讨。
2005年02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万霖,李小莉
传统的大学外语阅读教学模式仍然以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加强理论为依据,课堂主要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方式,学习者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机会参与到构建意义的过程中来。教授重点主要是字词句和语法的阅读模式,这违反了人类大脑记忆机制处理信息的正常程序,加大了短期记忆处理的负担,也减少了储存的信息量。而过分依赖课堂课本、忽视课外学习的做法使得学习者无法达到一定的阅读量,阅读的心理和生理机制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阅读课面临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转换、教学重点的转移以及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为阅读教学带来生机,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积极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2005年02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金国臣
多媒体教学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在明确“多媒体环境”的定义之后,研究互动式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时,可以发现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人-机互动,人-人互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一对多的,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另外互动的模式可以是异时的。在多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式外语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定位于自主、自动的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交际活动的参加者,信息资源的共享者;教师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交际活动的参加者,学生学习外语的帮助者。作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
2005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李杰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与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日语语言知识,训练日语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重视有关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因为,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日本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导入日本文化知识,对于日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005年02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张军平
视角是20世纪小说批评中的核心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应用于《葬花吟》译本评析,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视角进行转换时的不同处理手法,其对读者的影响,以及导致这种差异的潜在因素。
2005年02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邵华,夏甘霖
本研究以两所普通师范院校2000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以2002年4月14日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成绩为依据,对他们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翻译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较差,其得分在综合语言能力五项基本技能中最低2)翻译能力与综合语言能力相关显著,且相关程度逐年加强;3)翻译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相关显著;4)翻译能力与句法知识和词汇水平相关,但不显著;5)翻译能力与汉语水平呈零相关,与听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关甚微。
2005年02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魏小璞
模糊现象是人类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以讲究准确性、严谨性、规范性等为表现特征的法律英语,在某些情况下,也同样离不开对模糊词语的使用。本文通过探讨增译、省译、直译、变通译法等几种常见的翻译技巧,认为翻译法律文献贵在做到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表达。在对待个别模糊词语时,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2005年02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欧阳燕
本文探讨了逻辑分析与综合在长句翻译方面的重要性,然后着重讨论了顺译、倒译、分译、合译这四种逻辑翻译方法。
2005年02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高凤平
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面对文化个性的冲突,我们不得不做出重“意”还是重“形”的两难选择,因此,如何解决翻译中文化因素造成的困难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化翻译观将翻译单位从语篇转移到文化转换,指出翻译的最佳境界应该是使源语在译语文化中发挥跟在源语文化中一样的功能,这无疑突破了传统的翻译观念,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本文论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基本内容;对Bassnett的功能等值和Nida的功能对等作了比较;并探讨了解决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问题的方法。
2005年02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周湘萍
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全面而深远,意象派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髓——意象的运用,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但由于文化的差异,意象派诗歌没有达到“意境”这一审美高度,同时也未能承袭传统西方诗歌的审美原则,所以虽开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却未能成为主流。
2005年02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鲁春芳
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开始直面生态危机和生存环境。文章从生态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诗作内涵,感受人类早期厌恶工业文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进而呼吁全社会关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2005年02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张珣
布莱克的《一切宗教归一》、《没有自然宗教》和《天真之歌》是创作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布莱克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是“诗性”(PoeticGenius)。诗性之所在即是本真之境。如果能超越官能的感官的束缚,就能认识本真的诗性。布莱克的这些思想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天真之歌》的创作,并且在《天真之歌》里布莱克进一步表明“天真”是超越官能的感官束缚的关键,这样就赋予了天真以深刻的内涵。《天真之歌》所表现出来的天真是一种智慧的天真,它本身所意味着的是一种深刻的力量。
2005年0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陈谊
本文通过对《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突出词语搭配、标注词性、收词精当而不失全面等特点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这部大词典“读者第一,注重实用,与时俱进,贵在创新”的编纂理念。
2005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文华,林丽
WTO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入WTO将使俄罗斯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给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势头,俄罗斯加入WTO后,将以其独特条件和巨大商机吸引全世界企业同台竞技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是俄罗斯的近邻并已加入WTO,俄罗斯加入WTO也将对中俄经贸关系产生一系列影响,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应制定相应经济策略。
2005年02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