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中的“作者原意”

    胡翠娥

    传统文论中的作者意图中心论和人文主义的普遍人性观指导着传统的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 ,它们都以是否忠实作者的原意作为惟一的目的和标准 ,原作和译作的关系表现为支配和被支配的主仆关系。解构主义对“作者的原意”和“创造性”所做的解构 ,从理论上支持了描写译学对传统译论的反动 ,支持了“作者的原意”无法得到绝对意义上的传达 ;现代解释学明确了译者的历史性总是在干预着原作的意义 ,所谓的“忠实”只是忠实于自己对原作的理解而已 ;描写译学对“翻译”的重新定义 ,使“忠实作者的原意”从作为翻译的惟一目的成为众多的目的之一 ,翻译研究的取向也因此得以从单一的语言取向中解放出来 ,向描写的文化功能取向过渡 ,翻译研究的对象和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和深远

    2002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翻译与女性——读加拿大著名女权主义翻译者苏姗妮所著的《双语人》

    刘亚儒

    女权主义运动对西方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影响也渗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女权主义者对语言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然而 ,其对翻译事业的影响却是鲜为人知的。加拿大女权主义翻译者苏姗妮在她的《双语人》一书中详尽地叙述了她的翻译观点 ,那就是 :翻译就是以女权主义的方式再改写。在这本书中 ,她从各个方面阐明了社会语言现象中对女性的埋没 ,也详细地叙述了她是如何以自己独特的翻译方式来做到在译文中让女性的声音被听到、女性的身影被看到。同时 ,苏姗妮也给人以灵感 ,并委婉地告诉我们女人都是天生的翻译家

    2002年0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精理为文 秀气成采——《文心雕龙》译文二段评析

    秦华

    本文通过评析王佐良先生的《文心雕龙》译文二段 ,试图考察王佐良先生作为一名翻译大家的精湛的翻译手法和深刻的翻译思想 ,以供汉语典籍翻译之借鉴

    2002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意合、形合与翻译

    易兴霞

    本文探讨了英、汉语在语句衔接上存在的差异 ,指出英语是形合性语言 ,汉语意合重于形合。认识这种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2002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梳理汇编 亦成大作——评《翻译标准论》

    蒲度戎

    通过介绍和分析 ,本文指出 ,《翻译标准论》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汇编了古今中外关于翻译标准的重要言论 ,尤其侧重中国当代关于翻译标准的最新成果 ,是一部精心梳理、汇编而成的力作 ,是中国当今有关翻译标准论述的集大成之作 ,是很有价值的翻译理论参考书

    2002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语境与文化意象词语的翻译

    张志强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 ,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处理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译品的成败。本文作者通过对 Milky Way的汉译及“银河”、“星河”英译具体译例的评议 ,探讨了语境对翻译、特别是对文化意象词语翻译的制约 ,指出语境分析是妥善传译文化意象的关键。译者在制定翻译策略时 ,译评者在进行翻译评论时 ,必须考虑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2002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句法对比及翻译

    席建国,马苏勇

    英语无灵句 (inanimate sentence )和汉语有灵句 (animate sentence)是英汉两种语言常用的句型。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英语无灵句和汉语有灵句的句法特征及其转换规律 :1)英语无灵句的“事非人为”与汉语有灵句的“事在人为”;2 )英汉无灵句的修辞对比 ;3) it引导的无灵句与汉语的有灵句 ;4 ) it引导的被动无灵句与汉语泛称有灵句

    2002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英语新词及其翻译

    刘明东,蒋学军

    现代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词出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 ,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创造新词才能与之相适应 ;英语新词的创造方式有词缀法、转类法、合词法、拼缀法、旧词新义法以及纯粹的杜撰法等 ;英语新词的汉译往往采用直译、意译、音译、音义混译等方法 ,由于新词出现后不可能立即出现统一的译名 ,往往会出现一词多译的现象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有些英语新词甚至以“原貌”直接出现在汉语语篇之中

    2002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处理

    田耀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翻译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深入彻底地理解句子含义 ,特别是要准确把握某些表意模糊的句子。绝对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未必精彩 ,相反 ,很多翻译成功的作品之所以被读者所接受 ,是因为翻译工作者没有字对字的翻译而是将原文的深刻内涵融会在翻译作品之中

    2002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由He/She用法引发的思考

    刘汉杰

    本文通过对英语代词 he/ she用法的调查分析 ,对其用法所反映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加以探讨 ,并从社会地位和权力 ,文化意识 ,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等方面提供了语言性别歧视的原因 ,最后提出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的方法

    2002年01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语篇的信息分析和语篇整体理解的贯通

    尹丕安

    本文主要探讨了语篇的信息分析理论 ,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作用。指出 :语篇的信息分析有助于人们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贯通 ,并为语篇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2002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周世范应邀赴清华大学讲学

    2002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境的解释功能

    李春华,李勇忠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 ,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语境是理解语言必不可少的关键 ,语境对模糊语言具有解释功能

    2002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汉语请求言语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丁凤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男女请求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做了对比研究。结论如下 :1)总的说来 ,女性比男性在请求的语言表达上更为委婉、礼貌。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醒示语、间接核心行为语及辅助语 ;2 )女性的请求序列明显地比男性的长 ;3)在 6种不同情景中 ,男女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虽不如整体情景中明显 ,但趋势一样 ,即女性比男性更委婉、礼貌 ;4 )尽管男女双方都对受话人的性别比较敏感 ,但男性似乎更为敏感一些。男性对待同性比女性对待同性更为直接 ;5 )男女双方在社会距离近、请求难度小、受话人为同性的情景中要比在社会距离远、请求难度大、受话人为异性时更为直接

    2002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再论英语中的性歧视问题及对策

    任静生

    英语中的性歧视问题自 70年代初女权运动兴起后已有较大改观 ,但在遣词和造句这两方面如何既把握得体又运用得当从而达到规避性歧视的问题却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和一些模糊认识。文章从转换英语性歧视词的方式和规避英语三身代词泛指引起性歧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词汇转换方式和规避性歧视的造句方法 ,同时也指出了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应予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2年0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广告英语话语基调分析

    陈其功

    广告英语的话语基调是广告发布人与商品潜在消费者双方关系的反映。双方长期、稳定的角色关系 ,即社会基调 ,具有广告发布人地位居下 ,双方距离接近最大的特征 ;双方临时、动态的角色关系 ,即交流基调 ,具有广告发布人地位上移 ,双方距离拉近的特征。分析表明 ,社会基调与交流基调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在表达英语广告的人际意义方面 ,一篇好广告应能体现这两种基调的完美结合

    2002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从图腾崇拜看汉俄文化差异

    王小凤,邓安艳

    图腾即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民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 ,一般用作本民族的标志 ,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特点。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俄罗斯与中国对图腾崇拜是有分歧的 ,其象征意义也是不同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角度 ,通过对汉俄图腾崇拜分歧对比 ,探讨汉俄文化差异

    2002年0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语言传递出的附属特征信息

    曹久平

    语言除了具有语言学家所定义的特征 ,还有一些附属特征。它除了能够传递话语信息 ,还能传递出话语外的信息。本文讨论了语言的十个附属特征

    2002年01期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词语的聚合与组合在俄语语言实践中的运用

    赵芳丽

    本文论述了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制约因素 ;讨论了聚合体内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探讨了组合原则在词语搭配中的应用问题

    2002年01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英语抽象名词的搭配轨迹透视——兼谈“of从略+普通名词”结构及其他

    薛旭辉

    英语抽象名词在英语语言实践中俯拾皆是 ,其句法功能、表义功能及搭配显得不同凡响 ,因此 ,其搭配规律和语用意义颇值得研究。本文结合实例 ,分析、归纳并揭示了英语抽象名词的搭配特点 ,并将这些特点与有关普通名词的搭配现象进行了对比

    2002年01期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外语学习中语言错误与文学艺术中语言变异现象的区别

    林琼

    本文首先提出语言错误这一概念 ,即外语学习者在掌握目的语过程中所犯的偏离现行语言规范的情况 ,是属语言偏误。接着又借助中介语理论 ,详细分析了学习者语言错误的性质、特点、产生的根源以及分类等情况。然后文章又提出语言变异这一概念的定义 ,并列举了文学艺术作品中各个语言层面的变异实例。最后得出结论 :学习者的语言错误是应当尽力避免和改正的 ,它们绝不能等同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一些违反语言常规的变异现象

    2002年01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中西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

    孙芳琴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中西语言中称谓语、禁忌语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中西方在家庭、社会、尊称、自谦与自贬等称谓语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行此课题研究 ,对我们学好外语 ,提高交际与语用能力大有裨益

    2002年01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课外语言学习策略调查报告

    石永珍

    本文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 ,重点讨论了功能操练策略的作用。此研究以 2 6名好的语言学习者为对象 ,试图了解并量化他们的课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发现由于学生比较容易接触到阅读和听力材料 ,因此进行得最多的活动是被动地阅读和听 ,而说和写这两种主动技能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问卷的使用和面谈调查的方式 ,此研究探索了这些学生在选择活动时的不同的个人动机 ,突出描述并分析了个人课外英语活动的具体操作情况

    2002年01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论视听说动态认知模式

    石小娟

    本文根据应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 ,从学习者认知角度 ,探讨视听说动态认知模式在学习者语言输入、语言吸收和语言输出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的语言处理机制和语言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 ,语言输入必须与交际相结合 ,内容丰富的、创造性的、语境化的交际活动既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习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更是保持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动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2002年01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试论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师资的培训

    罗选民,李清平,杨文地

    根据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英语综合能力差、处理教材的能力低和专业知识薄弱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岗前和在岗师资培训的方案以及基于教育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的师资培训内容 ,以期对改变目前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现状做出一点贡献

    2002年01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论课堂交际的重要性

    施敏

    本文从英语教学的实质和目的、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和提高学生交际素质三方面来探讨大学英语课堂交际的重要性

    2002年01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谈外语交际法中的语篇教学

    张群舟

    本文总结了当前外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法——口语法和交际法的结合。在外语教学中 ,特别是在短期外语强化教学中 ,提高学员的听说能力 ,语篇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2002年01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现状与前瞻

    李宝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并对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测

    2002年01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论哈代的浓郁乡情

    刘美林

    乡土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故乡的文化情结。它与其他的各种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 ,要研究这种独特的文化必须从作家的出生背景 ,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着手。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认识和了解哈代的乡土文化的精髓所在

    2002年01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评《安妮卡》

    王长明

    安妮卡是位现代女性 ,生于 6 0年代 ,波兰裔法国人 ,受过高等教育 ,在某市机关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父母对女儿一贯严厉管教的影响力远不及环境与社会的影响力大。安妮卡满脑子现代社会妇女解放的思想 ,先后同三个男人共同生活过 ,前两位对她关怀备至 ,安妮卡总认为不合自己的理想 ,第三个是虐待狂 ,安妮卡不但不离他而去 ,反而与之纠缠不清 ,甘愿受其折磨。作者通过一个人的情感和家庭生活 ,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

    2002年01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试析《简·爱》的女性叙事方式

    李利

    《简·爱》打破了以往男性宏大的叙事方式 ,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展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从接受主体的审视角度赋予《简·爱》以女性创作意识的意义

    2002年01期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邓小平理论的人文精神

    田学文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 ,准确地把握了当今世界时代变化的脉搏 ,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突出地解决了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历史课题 ,使中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完全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具有创新、求实、辩证、人本、道德、科学、发展、爱国主义等人文精神 ,这是他之所以能在当代社会和未来能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

    2002年01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试论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

    张亲霞

    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方法。本文认为否定是邓小平哲学思维的逻辑起点 ,在没有对事物实质把握之前首先采用排除方法 ,一步步接近事物的实质。实践则是邓小平思维运作的核心机制 ,以现实的实践为思维的现实前提 ,认识随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而不僵化来解决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是邓小平思维的最终归宿。邓小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成为他解决现实问题的法宝。邓小平始终以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作为我们的政策正确与否的最终依据

    2002年01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论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内涵

    任刚,赵沛

    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该文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及其内涵的对比入手 ,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2002年01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下载本期数据